主耶稣的事迹在耶路撒冷
主日崇拜 18.09.2011/8am&10am
引言
大家好!
我们讲主耶稣的事迹只保留在两个主要的地方。
一为迦百农,二为耶路撒冷。我已分享四次主在迦百农所行的事迹,按着主的行程,他讲完了禁食祷告后,他就前往耶京过节。因此,我们要暂时离开迦百农,与主一道儿进耶路撒冷。因此,我们又回来约翰福音5:1-47。此段经文记载主在毕士大池边治病。耶稣到的地方必定有许多人跟从他,同时也必定有神迹随着。另一方面,也必定有人批评、不满与自以为义。毕士大池的事迹也不例外了。
今早,我要先以约5:1-18来分享。让我由三方面与大家一同来分享。
(一) 毕士大池的启示
- 许多病痛软弱人的地方
- 医治之地方 v.4
- 人的盼望也是失望之地方 v.7
- 挑战之地方 v.3
主是由迦百农上耶路撒冷。由约5:1-2让我们看到他不是上圣殿,乃是在这节期与安息日特别来到毕士大池。原因何在?
这节日应该是逾越节,他应该是在圣殿守节,是安息日却到毕士大池来。由经文中让我们看到他是为患病38年的人而来,又使我们多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他不治好其他的人呢?
在此,让我思考到一件事。人所看所想的与神的心思与意念是完全不同的,神的作为我们无法测度。「天怎样高过地,照样,我的道路高过你们的道路,我的意念高过你们的意念。」赛55:9
以人的心态与心志看毕士大池,你的回应是什么?
- ¨成为一名义工帮助病人的需要。
- ¨成为一名扶持者与安慰者叫那些失望的加油。
- ¨成为一名守望者,水动就通知病人。
21世纪的社会中还有毕士大池吗?对我来说,处处都有毕士大池,因为我们的地球病了,我们的家庭、社会病了,许多人正如池旁的瞎眼、瘸腿、血气枯干的病人。
主走到这地方乃是直接在提醒我们人的情况与需要。你知道吗?你有关心吗?人所盼望的就是「那水动的时候」(7节)。是什么时候?第4节告诉我们有时天使按时下池搅动那水,因此需要守望与等候的,而只有一个病人得医治。这是一件非常挑战的事。这种挑战难道不是我们现今生活的挑战吗?因此自杀的事件也年轻化了,人的良知已硬化了。
(二) 毕士大池的病人带来的启示
这患者38年的病人只不过是一个代表性的人物。难道其余的病人不痛苦吗?这病人病了38年,他什么时候来毕士大池我们不晓得,但与主的对话中由约5:6-9带给我几种的启示。
2.1 看一些动词
- 耶稣看见他
- 知道
- 问
- 病人回答:水动时
- 主说:起来,拿
- 起来,走了
2.2 一些形容词
- 许久
- 正去
- 先
2.3 病人的心境 7节
- 水动的时候-时机
- 没有人把我放在池中-无助
- 我正走的时候……别人比我先下去-失弃时机,只有失望
在这社会中,你我的眼睛所看的不是耶稣所看的,你我所问的不是你有什么需要,乃是你能给我什么好处?病人的孤单、无助、痛苦与需要有谁能明白?有时机却无人帮助。主走进毕士大池正要告诉我们这一件事,此事也是我们常逃避或故意不知道的。
(三) 犹太人对毕士大池的回应(约5:10-18)
3.1 他们注重教条胜过人得医治
安息日重要过人得医治,这是否是上帝的心意?可2:27安息日是为人而设立,是人有需要。因此这一日是上帝赐福的日子,人滥用就非常的可惜。这病人得医治并能自由行走,也能自助并且是38年大病初愈,没有人帮助也没有人恭贺,反而责备。这是否是我们现今的人性吗?
3.2 人还要寻找出来医治者是谁?
约5:12可见主医治这38年病人是非常个人的,非公开式,乃是暗中的进行。犹太人没有看到原因只有一个,他们没有进毕士大池,他们只是讲多作少,他们是一群好批评者,并非一群事奉者。他们所关心的是他们所注意的事而不关心人生命与灵魂的事,他们是足球观众与现今TV的观众。
3.3 一旦知道是主的医治 约5:15
他们开始逼迫耶稣,因为他们的重点非常清楚是在教条、律法上,非在人的身上。知道主耶稣是医治者,他们没有为还有许多病人代求,相反要逼耶稣离开,更可怕约5:18还想杀他。我深信,这时代的我们也必定要好好的自省一下,我们是否也是如同当时代的犹太人一样。
结论
毕士大池启示我们世上的许多病人等待我们帮助。
毕士大池的病人的呼声。
毕士大池的犹太人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请听主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子凭着自己不能做什么,惟有看见父所做的,子才能做;父所做的事,子也照样做」(约5:19)
这是否是你我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