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1.26~亚萨的祷文34

亚萨的祷文(三十四)79篇(4

26.01.2014 主日祷告会/6am

引言

大家早!

上主日我们已分享诗79:5-9,今早我们要分享诗79:10-13。

人向上主祈求的心态有四种:

1)有所需要
2)在急难中
3)为别人代求
4)内心中有不明白的事

亚萨在此所写下来的祷文是带着以下两种的心态:

1)在急难中
2)有不明白的事要求上主解释

 

(一)           为何上主不与他们同在?

外邦人欺压以色列百姓也进到上主的圣殿与城里来任意妄行,上主没有任何的回应与行动。是否是上主不在他们当中?

百姓与外邦人当然会自动的发问,我们的神或你们的神在哪里?(诗79:10)

对诗人来说,上主是没有离开他们,只是没有行动或回应,他在静中观察百姓与外邦人的恶行为,因此在祷文中就要求上主行动不要再静默。由圣经中我们看到上主的决定有三:

(1) 他立刻采取行动。
(2) 他静默。
(3) 他用敌人来成为教导百姓的工具。

在诗篇79篇的内容很清楚让我们看到上帝是用外邦人在教训自己的百姓,因此他非静默乃是在旁观看两件事:

1)   看外邦人的作为
2)   看百姓的反应—有否回转与悔改?

 

(二)           诗人的代祷祈求上主行动

诗人的代祷事件共六件:

1)让外邦人知道上主仍然在百姓们当中(79:10b),上主的同在是非常重要的,一切的事才能完成并且是得胜的,因为有上主的引导、保护与赐福。

2)为百姓伸冤,诗人知道上主是公义的神,也知道百姓的无辜,因此他要求上主来审判此事,他对上主是充满信心,知道他的判断不但公平也公义。

3)听百姓们叹息的祷文

人叹息也就是痛苦、悲伤与垂丧,因为无助,诗人求上主特别要垂听那些被囚之人的祷告,因为他们没有自由。被囚可以在肉身失弃自由,也可以因罪的捆绑而失弃自由。在此的情况我认为二者都存在,我也深信我们现时代的人也是如此。

4)诗人再次为另一种的人代求—将要死的人,这些人可能是病重的,也可能在与敌对抗时受伤的,还有另一种情况也就是被敌人捉拿被判死刑的人。

让我们看以下几种不同的译本:

CNVT       使那些已定死罪的人可以存留
KJV           preserve thou those that are appointed to die
NIV           preserve those condemned to die

这些人所面对的就是死路一条,这是多么恐怖的,他们的生命也只有上主有办法来搭救,因此诗人没有放弃这一线的希望,因为上主是大能的上主,他能将这些人存留。

5)诗79:12的祷文可以看到诗人的情绪已非常的高昂、愤恨及无法忍受敌人的羞辱,七倍的归在敌人身上。

6)给百姓有机会回应(诗79:13)

诗人自称是上主的民与草场的羊,这是非常亲切的身份,既然是如此,百姓也必定要有回应:称谢与赞美上主到永远与万代。

 

结论与讨论

身为领袖的我们有否有如亚萨诗人的眼光看到百姓的需要而为他们代求?身为上主的民与草场上的羊,我们的身份是贵重而高尚的。请问我们有否好好称谢与赞美我们的上主?

世人的情况正如诗人所描述有的被囚,有快要死。我们当如何回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