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哈该书的特点
主日崇拜 09.08.2015/8am & 10am
引言
大家好!平安!
今早我们还是未进入哈该书的经文之内容来分享。我要再谈此书的特点。
(1) 注重日期(1:1; 2:1, 10, 20)
哈该的身份为先知,但他的对象有三种:
- 省长所罗巴伯
- 大祭司约书亚
- 众犹大及耶路撒冷的百姓
可想而知,身份与地位不同,要分享某一件重要的事真的是不容易,传递而让每一个人都完全降服,更是哈该所提的建圣殿,这一件事是全民都不兴趣,这使哈该更不容易完成这使命。因此,在如此的背景中,哈该特别注意他向领袖与百姓们说的日子是重要的,以便百姓们不能推辞或故意说他们不曾听到他的传递。因此,哈1:1是大利乌王第二年六月初一日,这日是特别的日子,是假日,人人都放假的一日。在一种轻松与愉快的气氛之下,领受先知由上主来的话。
哈2:1
- 七月二十一日,这是与第一次相离一个月又廿一天。
哈2:10
- 大利乌王第二年九月二十四日与七月二十一日隔离两个月三天。
哈2:20
- 这月二十四日上主第二次向哈该说话,意思也就是说这一天上主两次对他的仆人说话。
哈2:18
- 这是哈该的心意—追想到立耶和华殿根基的日子。参阅拉3:10-4:4。
这是一件痛苦的回忆,但更是从中看到上主依然掌权在一切的发生事件上,一切将改变。
哈该先知是由六月初一日一直引导省长、祭司与百姓一次又一次的看上主的恩手引领,他一共应用了三月又廿四天的心血。
(2) 他更是阐明一切的信息是由上主而来
因此在他的讲道中他不停运用这句话:
“这是万军耶和华说”(1:2, 7, 8-9, 13; 2:4, 6, 8, 11, 23)一共十次
人的说话的权柄是有限,但上主的话就完全不同了,带着权柄、肯定及威严,凡是听的人都不敢推辞或不注意。
(3) 三位解经家对哈该的评语
3.1 艾斯斐特(O Eissfeldt)
他说这位作者为了要加强他报导的完全客观性,因此不用第一人称,而选用第三人称的形式,因此先知本人是作者,也作编者,所记载的一切都准备和可靠。
3.2 阿克诺(P.R. Ackroyd)
他说是哈该离世后,编者才加上日期,并编汇全书,神谕已经传递经年或许是口传,但也可能有文字,最后才形成目前的形式,这段时间多久我们无法确定。
3.3 鲍肯(W.A.M Benken)
主张先知书与历代志一样,其中所注重有三样:圣殿、礼仪与大卫后裔的延续。编者按个人的喜好,选择主题来记录,便贬低了对神话语流传至今的信心。我们相信哈该书的编汇必定影响以后编辑历代志的人成为他们的长辈,将神谕清楚表达于犹大百姓。
(4) 重复的字
4.1 要省察(1:5, 7; 2:15, 18)
人要省察乃是发觉自己有不对,从中要寻找出答案与问题。省察也就是向上、向内及向外看。向上—由上主那里得智慧;向外—由生活与环境中察觉;向内看乃是向自己内心良知来省察,细心省察必定能寻找到答案。
4.2 当刚强(2:4)
在这一节经文中重复了三次,百姓们已没有心志与勇气来建圣殿,因此上主藉哈该先知鼓励他们—当刚强。
这使我想到四件有关“三”的事:
- 上主也曾经对约书亚说要刚强(书1:6-7, 9)也是三次的鼓励。
- 主耶稣鼓励彼得,他也三次问彼得:你爱我吗?
- 主耶稣提醒门徒们,他将上耶路撒冷,受长老、祭司长、文士许多的苦,并且被杀第三日复活一共三次,但门徒却不垂注。
- 主自己在客西马尼园面对被钉十字架这事一共祷告三次。
(5) 哈该书的格式
除了有诗与散文的写法,此书的格式的安排,也我们不能忽略的,如此的安排也是上主的心意来传讲他自己的信息。
- 责备(1:1-11)
- 回应(1:12-14)
- 保证(2:1-9)
- 责备(2:10-17)
- 回应(2:18-19)
- 保证(2:20-23)
此书充满着审判的话语与拯救的宣告。
(6) 也有学者在研究哈该书的秩序如此的建议
- 1:1-12
- 1:14, 15, 13
- 2:15-19, 10-14, 1-9, 20-23
罗斯坦(J.W. Rothstein)建议顺序为:
- 1:1-15
- 2:15-19
- 2:1-14
- 2:20-23
我们可以从这顺序读哈该书看看有什么新的信息与亮光。
结论
因为是万军耶和华的话,其中必定带着上主的心意与心声,有原则,有信息,也有责备与审判,但最终必定有保证与拯救,因此我们宣告这是上主的话。你们的回应:感谢上主,因为你的话是我脚前的灯,路上的光。阿们。
预告:
主题:要重建圣殿 经文:哈该书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