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经学的派别(一)
22.05.2016 主日祷告会/6am
引言
大家早安!
释经学是被称为科学,也称为艺术,释经学又分为一般与特别两种,释经学也有派别的。今天早上我们要来分享。
派别的产生分为两大期间:一为宗教改革前;二为宗教改革后。请参阅传道书1:9及3:15。在此告诉我们上主的话是永不过时代。因此,我们不用去烦恼我们应改变福音的内容来配合现代人的需要。由研究解经历史帮助我们从过去的错误及后果得到警戒,避免犯同样的错误。为避免在解经的主观与偏狭主义,最佳方法就是研究释经学的历史。
马丁路德说两件事:
- 知道过去历代解经的发展帮助我们明白正确解经的重要性及其涵盖面。
- 帮助我们明白一些解经的问题是如何产生,如何处理,这些资源是我们现今的提醒。
由钟鹏章编写之《释经学原理》举出在宗教改革前有六个不同派别:
(一) 希腊的寓意法学派(Allegorization)
相信在经文可见的字面意义底下有另一层真正的意义。故意将要讲的信息寓于历史外表形式之下。寓意解释常出现作者或讲者个人的意思,因此在教导方面就产生一个不稳定的根基上。
(二) 犹太人的寓意法学派
将旧约灵意化以挽救他们民族的圣书,这是完全受希腊哲学的影响。斐罗(Philo)他认为字面意义乃是了解程度还不够成熟的水平。字面为圣经的身体,寓意才是圣经的灵魂,字面意义供未成熟人读,而字面底下的寓意则是供已成熟人读的。
(三) 早期教父的解经
寓意解释的体系都是源由异教的希腊人兴起,他们的信念,旧约是一份基督教的文献,而寓意解经将旧约化为基督教文献的基本方法,其中也确实强调福音的真理。
其中人物有革利免(Clement of Rome)、伊格那丢(Ignatius of Antioch)、游斯丁(Justin Martyr of Samaria)、爱任纽(Irenaeus)、特土良(Tertullian of Carthage)。他们以灵
意解经作为护教。基督徒应接受旧约,因其中充满了预表。圣经也是教会的财产,面对异端,圣经就是信仰的准则。教父们就以教会传统作为最高权威的观念铺路。
(四) 亚历山太及安提阿学派教父的解经
4.1 亚历山太学派教父—以革利免为首
他用28年将旧约的希伯来文译本及五种希腊译本平行排列,他完全忽略圣经字面和正常的意思,他看圣经为一部巨大的寓意故事,都是象征意义,以便让哲学思想的人可以接受。
4.2 安提阿学派教父
代表人物有狄奥多若(Theodore of Mopsuestia)、屈梭多模(Chrysoston)、戴阿多若(Diodorus),他们注重经文的字面意义,强调历史及字义解经。研读圣经的原文也撰写圣经注释书。旧约与新约为预表与预言,非灵意法。他们也主张字义和历史的释义方法。
(五) 晚期教父的解经
其代表人物为耶柔米与奥古斯丁。耶柔米将圣经译文拉丁文称为武加大译本(Vulgate),他要将次经放置两约之间,他注重字义解经法,如有困难才以灵意解经。
奥古斯丁(Augustine)
他采用灵意解经来解决旧约的难题,但解经的原则有许多。
- 了解圣经必须以真诚的信仰心态。
- 了解圣经不能离开历史和文字的意义。
- 圣经所含的意义不只一种。
- 圣经中的数字有其重要的意义。
- 旧约是一份论到基督的文献。
- 解经要将原作者的意思正确讲明出来。
- 解经时有不肯定,就不可以以那段经文为建立正确正统信仰。
- 不可让圣灵取代人学习研经之努力。
- 解经是没有冲突,只有和谐一致。
(六) 中世纪天主教解经理论
代表人物为贵格利一世,他们主张:
- 接受拉丁译本为公开讲学、讨论、讲道和讲解主的话。
- 一切要顺服,接受教会所决定的解经者讲了,大家要全然接受。
- 采用字义,历史的方法解经。
- 圣经中的字义之外也拥有灵意。
- 教会为圣经的守护者。
- 圣灵为不明或不明白的导师。
- 圣经是种子,会发展、长大的。
结论
透过先贤与教父让我们看到他们对上主的话语的渴慕、追求与研究,非讲解而已,却一一的记录下来。保留许多美好的文献于后代来学习。我们当如何回应呢?
预告(29/5/2016)
主题:释经学的派别(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