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04~被圣灵充满=讲方言?

被圣灵充满=讲方言?

经文:使徒行传2:1-13

 

A)引言:

耶稣在离世前曾应许赐给门徒圣灵(约14:16-17),就在五旬节这天降临了。当门徒被圣灵充满、获得从上面来的能力后,开始遵照耶稣升天前的吩咐,向各地布道、传福音,为复活的基督作见证。圣灵充满使门徒不怕受逼迫,更壮胆去传讲上帝的道,教会由此展开。

B )五旬节 Πεντηκοστή(圣灵降临日)背景:

五旬节本是以色列人的一个节日,是他们庆祝农作物收成的节庆;在摩西时代(利廿三15-22、申十六16-17)设立。五旬节意思是“第50个”,指逾越节之后的第50天。今日教会称它为「圣灵降临节」,在这一天,圣灵降临在聚会当中, 赐下能力给门徒。

以色列人有三大节期:逾越节、五旬节和住棚节。五旬节之前是逾越节(Passover),五旬节之后四个月就是住棚节。五旬节又称为“七七节”,因为它是在逾越节之后七个星期庆祝(申16:10),它还称为“收割节”。

C)圣灵充满 (1-13节)

徒二1-13节的经历不是没有原因的,乃是基于主耶稣复活后吩咐门徒「不要离开耶路撒冷」(徒一4)而来。但耶稣再三提醒他们:父定的时间不可知,唯圣灵降临的时候有能力作见证(徒一6至8)。于是他们约有一百二十人「同心合意的恒切祷告」(徒一14),直到五旬节那天圣灵降临。

1) 1-4节 圣灵降临的现象:

圣灵降临现象是一个很特殊的事件。

  • 路加用了「大风」、「火焰」、「受感说话」来描述圣灵充满那一刻的情况。
  • 「大风」和「火焰」:表明圣灵的能力(结37:9, 14 ,约3:8),是从天上而降。圣灵以风为临在的象征。火则是圣灵洁净与审判权能的象征(太3:11-12)
  • 在原文里,「火」是采用了单数,而「舌头」是采用了众数,而且还是「分开」落在头上。独一的圣灵如同火焰显现在人群之上,然后再分开落在每一个群众的头上,这就是从一到多的圣灵降临了。
  • 门徒所讲的方言并不是入迷状态的话,而他们竟然会说别国话,并且让当场来自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听懂这些话语。这个奇妙的神迹,证实了圣灵的临在与权能。

2) 5-10节 犹太人从天下各国来

  • 每年的五旬节时,耶路撒冷有来自四面八方的虔诚犹太人,要献上感恩祭,非常热闹。当时从各地来的犹太人,离开巴勒斯坦已久,大多数都不会说希伯来语,他们用的是各地的乡谈。
  • 我们再看使徒行传里路加的描述,路加在一段短短的经文多次提到旁人对圣灵工作的反应。“各人听见门徒用众人的乡谈说话,就甚纳闷;都惊讶希奇说,看哪,这说话的不都是加利利人麽?”(2:6-7)
  • 怎么了?圣灵的作为叫人纳闷(6)、惊讶(7)、希奇(7)、猜疑(12),而最后的答案竟然是讥诮话:「无非是新酒灌满了」(13)。
  • 作为基督徒,我们在地上为神作见证的时候,常常也会被世界误解。

3) 11-13节「述说上帝伟大的作为!」

  • 世界各地的犹太人聚集在一起,圣灵降临在门徒身上。圣灵有声有形的降临,用大家都听得懂的话述说上帝伟大的作为,见证基督的复活。圣灵的降临开启了一个新的世代,表明教会的诞生。
  • 方言:按保罗的说法,在教会里若有人说方言,就一定要有人翻译,才能造就人。若是在个人的祷告和敬拜的场合,保罗说这是一种圣灵的恩赐,是圣灵随己意分给各人,只能造就自己,不能造就别人(林前12:11)﹔虽然他自己说方言比众人还多,但他宁可用悟性说五句教导人的话,强如说万句方言(林前14:18、19)。
  • 由于有人将「方言」当成「圣灵充满」的一种记号,因此常常引起许多不必要的困扰。初代教会开始是因为圣灵充满,勇敢地见证耶稣基督的福音。他们并不因为圣灵充满而炫耀自己的能力。

从宣教史来看,基督教对人类历史、教育、思想、文化与艺术的演进有不可磨灭的贡献,如今圣经打破了民族间语言的障碍,成为世界上翻译最多语言,影响最巨大的一本书。至今世人依然赞叹:「我们竟然都听见他们用我们本地的语言述说上帝伟大的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