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徒主日暨第28届红本《门徒》结业礼

《麦子》78期/文:黃菊梅

2021年6月27日是八达灵新市堂的门徒主日。由于受到新冠疫情影响,不能进行实体崇拜,因此当天的主日崇拜只能透过网络直播。

配合门徒主日,新市堂邀请了年会《门徒》课程主任万富奇牧师(也是芙蓉堂主理牧师)前来证道,讲题是“主耶稣要求的门徒生命”。万牧师以 路加福音9:23-27  来分享做门徒的代价:除了要舍己、为主而活,也要背起十字架来跟随主

欲跟随主的人就当舍己,要顺从神的旨意而非以自我为中心。万牧师举例“sin”(罪)这个词中的 “i” 即是 “我”,寓意以自我为中心,这是罪的根源。若把 “我” 放大,就很难舍己;唯有让自我中心变小,与基督同在的机会才会变大。门徒应背起十字架为主而活,也要预备自己去经历主在世上所遭遇的一切——诸如被视为异类,遭受嘲笑、羞辱、孤立、欺压和迫害等等。门徒受促要“天天”跟随主,不是今天或明天而已,因为这是一生的操练。

当天也是 第28届 红本《门徒》的结业礼。由于受限于行管令,结业礼不能以实体进行,已经预先录制视频,在林崇恩牧师、基督教教育主席——许振渊和导师们(徐智淳传道、黄赛光老师和黄华祥老师)共同见证下完成。

今年是本堂首次全程以线上方式进行和完成门徒课程,一共有7名 红本《门徒》的学员结业。学员们历经35周的旅程,从献心礼到最后一课,都以zoom的线上方式完成课程。

在结束时,林崇恩牧师劝勉学员别把结业当做结束,应视为一个新的开始。学员们应在明白神的话语后,在每天的生活里活出信仰,尽心尽意地跟随主。最后,林牧师也为导师和学员们献上祝福,感恩主在门徒课程的带领,愿主继续赐福予导师们手所做的一切。

奇妙恩典

《麦子》78期  /  文:潘秀美

因着确诊病例暴增,举国因疫情而封城,处于“Lockdown”的状态,我甚是感恩自己还能有机会在政府医院做牙科治疗(这是很多人所羡慕的事),上帝的恩典永不止息!

困扰我已久的牙龈炎于年头复发,原本由牙医系本科生负责,后转由研究生来跟进。复检数次之后,终于定下牙龈手术的日期于5月21日。当时,医院通知我手术费大约是马币八百到九百令吉。但,手术当天我只需付马币九十令吉。感谢主,这惊喜来得太突然!我也感恩整个手术过程,上帝预备了好几位细心又温柔的白衣天使。另外,也有一极棒的摄影师拍摄并记录整个手术过程,以供牙医学院的教学用途。

回想当时医生问我是否能动手术时,我马上答应了。其实手术两天后,我需要教导儿童诗班,但我还是凭着信心向上帝祷告,交托一切。

上帝真的太爱我了!手术两天后的崇拜主日,我的左脸仍然肿着,伤口还痛着,但这完全不影响我说话和唱歌,这不是奇妙的恩典吗?

上帝是耶和华以勒!祂为我预备和供应最好和最美的一切。我又如何不分享呢?

这段时间我也深刻体会,纵然我们的环境和生活都会改变,但主的事工不能停止。

我们应该将主所托付我们的工作,尽心、尽性、尽意、尽力去完成,为了要荣耀主的名。阿们!

悼念小冬

麦子78期 / 文:杨晓芬

饭后,我抹去溅在餐桌上的汤汁,随手捻起桌面上的炸鱼碎片,俯拾桌下残余饭粒,才将剩余的碗碟都放入厨房的洗碗槽里。哗啦哗啦,水龙头一直开着,双手机械式地把洗碗液涂抹在每个碗碟上,但脑海里无时无刻都在思念着那瘫痪在床上的小冬:她需要躺卧式的轮椅。

小冬是本地出生的第二代缅甸移民。父亲——蒙先是名烧焊工人,母亲是位家庭主妇,小冬在家中是幼女,她有一位哥哥和一位姐姐。小冬出生时四肢健全,但在两岁时忽然得了怪病,导致双腿无法行走。接下来的两年,医院成了她的第二个家。自三岁开始,小冬面对吞咽障碍,再加上脊椎无力,她无法坐直,只能每日躺在床上,靠着鼻胃管来灌输牛奶。四岁生日后,小冬的眼睛渐渐模糊,最后双眼都瞎了。

身为缅甸外劳社工的我,在2020年4月的行管令期间,探访了小冬一家。当我看见躺卧在床上,正仰赖着鼻胃管进食的小冬时,莫名的心酸顿时涌上心头。我当下有种想跑前去抱她的冲动,但有碍于行管令的限制,我无法触碰这位让人心疼的孩子,使我心痛不已。

某日,蒙先递给我一封医生的信件,我仔细读了一遍,一个陌生又冗长的英文医学名词——“Leukodystrophy”(脑白质病)让我内心感到不安。我即刻回家上网查询,才知道这是一个有关脑袋链接脊椎骨的病况,即所有链接脊椎骨与脑袋的神经线将慢慢失去功能。简单来说,就是身体的各个器官将逐渐失去功能,最终死亡。小冬在无法选择的情况下,就像坐以待毙似地度日,这种无奈与无力感也让她的双亲心痛无语。我深知身为社工,我不该让自己身陷囹圄,但小冬一家的个案,让我彻夜难眠。

我继续站在洗碗槽前,把碗碟以滤水洗净,后置入沥水架上。抹干手,步入书房,打开电脑,上购物网站。一整日的网购,眼中始终注视着某款躺卧式轮椅。心想,若有了轮椅,蒙先就无需再抱着软绵绵的小冬去医院复诊了。当下,我不再犹豫,点击选购,立即付款,准备回房睡觉。

换了睡衣,刚躺下,电话便响起,电话显示是蒙先打来的。我心想:莫非小冬又要进院了?

“小冬她……她很难呼吸,请问你有救护车的电话号码吗?”

“有,我即刻发给你。” 我睡意全消,起身为小冬祷告,等待回电。

五分钟后,电话再度响起:“小冬她……走了……” 蒙先哽咽地说。

接着,电话另一头传来一阵呼天抢地的女人哭声。

我没料到竟是这样的消息。小冬就这样离去了。鼻头一酸,心里悲伤难过。放下电话后,想到蒙先接下来要处理的事,不知道他们能否支撑到天明。

惨淡的夜色,让我忆起最后一次见到脸色苍白的小冬,她母亲总是目光呆滞地淌着泪水望着她。可怜的小冬,每日就像一只在鱼缸外挣扎的金鱼,在生与死的边缘徘徊。望着你起伏的胸膛,对父母的疼爱抚摸却毫无知觉,实在令人心疼。若非你偶尔一声的咳嗽,我实在不晓得你是否还活着?此刻的我,脑子一片空白,或许上帝比你父母更加爱你,提早让你远离痛苦。对四岁的你而言,这一身的包袱确实太沉重了。我常在想:你还能支撑多久?怎知这一刻提早来到,你终于解脱了!

我缓缓地拭泪,视线渐渐模糊,坠入无底般的黑暗里,进入了梦乡。这一天是2020年11月25日。

次日早晨,满地落叶的双溪毛糯坟场,早已迎来数十位缅甸索米族人,大家都在等待送小冬的最后 一程。其实他们有许多已经彻夜陪伴了小冬的家人,给于他们精神上极大的安慰。

我没有准证跨县到双溪毛糯去,但收到一张张追思礼拜的相片,心中无限感慨。小冬纵然只有短短的人生,但她有很爱主的父母,赋予她最好的礼物——耶稣

小冬虽不带走一片云彩,却步入了彩虹般亮丽的天家。

失丧的人来到门前

《麦子》78期 / 文:海欣

学生:“老师,你有梦见过耶稣吗?”
我:“没有啊,怎么突然这样问呢?”
学生:“昨晚我好像梦见耶稣了!”
……

四月点滴

很多时候,我们害怕传福音给非信徒。在我服事难民的这段期间,我看见神如何让他们 一步步地走向祂。4月28日,我收到一位难民孩子的信息,他说他梦见了耶稣,还描述了当时的梦境:他坐在一块石头上,突然有一人在他身后拍了拍他的肩膀说:“孩子,我知道你心里难过,不要害怕!” 梦醒后,他内心异常平安,满是喜乐。

这位孩子问我能不能教他读圣经,他渴望认识耶稣。在陪伴他的这段时间里,每天他都会发问至少一个问题,涵盖上帝的创造、人的生与死、天堂等课题。因着上帝的带领,让我能透过线上英文班教导圣经,也因此建立了彼此信任的关系。每次上完英文班,我们都会深入探讨属灵课题。

祷告事项

祷告上帝继续在这位孩子的心中动工,让他更加渴慕神的话,并愿意接受主耶稣进入他的生命中。愿神赐福这些难民,让更多人能够听到福音。

探访家庭时,一起享用美食

五月点滴

由于疫情的缘故,许多难民学生无法缴交学费而被迫停学。五月初,学生们纷纷信息我,希望我可以在线上教他们英文。因着自己的事工繁重,教导线上课程的老师不足,所以我让学生们再等一等,但学生人数却一直增加。我知道这一群是失丧的人,是上帝把他们带到我门前,因此我决定开班。我们以圣经经文来教导他们英文。从原本只有4班的线上英文班增加到7班。在后来增加的3班里,一班是难民妈妈班(基础班),另外两班是少年人班(初级和中级班)。

缺乏教学经验,让我在预备和设计教材上相当吃力。我有感动报读TESOL课程,希望借着这个课程来装备自己,也可以祝福更多的难民。 (凡有感动在金钱上支持我上TESOL课程的弟兄姐妹,可以联络我!)

祷告事项

  • 线上英文班需要义工老师(一周授课一小时)。祷告神预备更多基督徒愿意线上教导难民。希望他们在疫情期间能够透过教导与难民孩子建立关系,让他们可以认识主耶稣。
  • 为着难民宿舍的一位孩子祷告。她每晚都会发恶梦,影响她的生活作息。求神洁净这个家,让恶势力不要来干扰她的睡眠。让主耶稣赐她内心有平安!
  • 为着我的服事祷告。求神让我有更多的爱心、耐心、精神体力和充足的装备去服事难民。

每一个孩子都是上帝给我的礼物,因为她们都是特别的。

究竟是病毒可怕,还是人性更可怕?!

《麦子》78期  /  文:CT

一度缓和的印度疫情,出现迅猛反弹之势。全印度计有2千多万人确诊,约24万人因新冠肺炎死亡,各国陆续颁布“撤侨包机”的政策,试图将滞留在印度境内的侨民带回国。

印度自身医疗基础薄弱、政府施政重点错位以及民众防控意识松懈,导致疫情迅速反弹。面对急剧恶化的第二波疫情,莫迪政府始终缺少清晰的应对措施,用的还是第一波疫情时的策略。

其次,印度当地政府对这次疫情缺乏科学性的重视:鼓励民众沐浴恒河水、聚众做瑜伽、喝牛尿、将牛粪涂满全身等的奇葩行为,让当地民众以为只要做了这一切,就能有效防止被病毒感染。专家指出:聚众的行为导致更多人受感染,以牛粪涂抹身体将引发其它感染病。

credit to UN News

踏入4月中旬,印度国内各地的焚化炉超负荷运作,甚至出现了“积尸”的现象,许多确诊者在送院的路上就已经死亡。今年4月21日,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一家医院供氧设备发生泄漏,造成至少29名新冠患者死亡。23日,该邦一家新冠肺炎定点医院因疑似电线短路起火,造成至少13名医院重症病房的新冠患者死亡。

令笔者吃惊的是,在印度医院急求各种救命物资,当供氧设备严重短缺,领导层如何应付呢?据外媒报道,总理——莫迪在推进一项耗资18亿美元的议会大厦翻修工程,其中的项目还包括修建新的总理官邸。这项工程在去年12月动工,原计划2022年12月完成,占地总面积接近50个足球场。目前,新德里仍处于封锁状态,但建筑的工程仍然如火如荼在进行中。难道莫迪政府丝毫不担忧这将引发新的工地感染群吗?

在地球的另一边,正当美国政府疲于奔命在控制国内疫情,美国最大输油管道因遭遇网络安全攻击,在5月7日被迫关闭。11日,美国环境保护署(EPA)发布紧急燃油豁免令,并鼓励炼油厂生产价格更低的汽油。据知,目前缺乏一条主要的输油管道将生产的燃料输送至大西洋沿岸市场,因此尚不清楚燃油豁免能起多大作用。

究竟是我们低估了病毒,还是高估了自己的能力?黑客攻击暴露美国 “大基建” 安防的脆弱。印度政府在第一波疫情趋缓时,将时间和精力全投放在研发疫苗上,没有积极预备接下来的第二波疫情。莫迪政府还四处举办大型选举拉票会,九成以上的民众没有戴口罩出席聚会。政府漠视病毒的侵略性、缓慢的防疫措施和高傲自私的态度,是导致第二波疫情像“风暴”般突然来到的原因。

英国知名护教神学家 C.S.路易斯(C. S. Lewis)在他的经典著作《如此基督教》一书中指出,“众恶之中,骄傲乃是恶习之首,罪恶之最。和骄傲相比,不贞、恼怒、贪婪、酗酒等等,不过是蚤咬而已。因着骄傲,魔鬼才成了魔鬼;骄傲导致一切恶习:它是完全的、反抗上帝的心理状态(it is the complete anti-God state of mind)。” 箴言6:16-19 指出上帝的的灵所痛恶的有7样:高傲的眼、一个说谎的舌头、流无辜人血的手、一颗图谋恶事的心、快跑行恶的脚、一个吐谎话的假证人,和在弟兄中散布纷争的人。

5月初,我国迎来第三波疫情,全国再次落实了行管令3.0。卫生局屡次叮嘱民众要严格遵守标准防疫措施,却仍然有人为了自己的方便和益处,不戴口罩四处趴趴走。有一些确诊者,对医护人员隐瞒病情,让病毒源头追溯过程艰巨。还有一些人漠视病毒,他们赶在检测报告出炉前,出外吃饭、逛街购物、参加派对,将病毒传出去,引发新的感染群。

这些无知和自私的行为都反映我们骄傲的本质。我们低估病毒也轻看生命的脆弱,以为有了疫苗就能罔顾命令、以为身体健康就能四处走动。但愿天佑马来西亚,让我们以印度成为借鉴,严谨地遵守防疫措施,毫不松懈,直到病毒危机在全球完全解除为止!

《麦子》79期征稿

79期主题:严正以待

我们对病毒小心谨慎,但我们对罪是否敏感呢?在这价值观严重扭曲的时代里,我们对罪的试探是否能清楚分辨与醒悟呢?面对诱惑,我们是摆好严正的阵势,等待迎击敌人,还是与仇敌为友呢?

保罗曾教导以弗所的信徒要竭力抵挡魔鬼的诡计以及罪的试探,因此他劝信徒要拿起神所赐的全副军装,不单是严正以待抵挡仇敌,还要站立得住。(弗6:13)

你预备好自己进入属灵的战场了吗?我们希望疫情快快结束,然而不管疫情何时结束,都不要卸下你属灵的防护措施。

截稿日期:10/9/2021
稿件请寄至:maizi@pjstate.org

圣经讲座:从《箴言》看品格塑造与蒙福家庭

《麦子》78期 / 报导:刘美君、卢婷婷,25/4 & 9/5/2021

第一讲:研读《箴言》——导论  (25/4)

四月中旬,因着国内疫情的确诊人数攀升,国家再次收紧教堂开放的标准作业程序(SOP)。4月25日,新市堂将第一堂的圣经讲座,从实体改为线上讲座(Zoom),同时以网路直播。

当天的讲员是来自马来西亚神学院(STM)的旧约讲师兼教务主任——吴慧芬博士,主题是 “研读《箴言》——导论”。吴博士指出《箴言》是一份文集,来自多份源自不同历史背景和不同作者的智慧文集。它于公元前第十世纪至第三世纪之间,逐渐被以色列的智者编成书。

— 《箴言》的目

箴言1:2-6 让我们了解读箴言的目的:不是将所学习的智慧言语用来夸耀,而是要引领我们敬畏耶和华(7节)“敬畏耶和华” 这词句也在箴言书最后一章提及:“惟敬畏耶和华的妇女必得称赞。”(箴31:30)这前后的呼应反映了这卷书的神学目的,就是要引领人敬畏耶和华,得智慧。

《箴言》鼓励我们不断寻求知识、增加见解、知道理性和知识的重要性,从而不迷信。我们也可以透过学习箴言来修身,塑造品格,学习自我管理的生活方式,譬如约束口舌(箴10:19;15:4)、怜悯贫穷人(箴14:31;23:4)和谨慎交友(箴22:24)。我们的价值观会因为阅读圣经而被改变。父母亲的教诲和命令都要合神心意(箴6:20),要教导孩子认识上帝的真理,建立蒙福且合神心意的家庭,众多蒙福的家庭就会组合成 “神子民” 的信仰群体。

《箴言》里也有教导关于君王要如何管理国家、维持社会的秩序。利慕伊勒王教导她的孩子不要喝酒,恐怕喝了就忘记律例,颠倒一切困苦人的是非,要为不能自辩的人开口,为所有孤独无助者伸冤(箴31:4-9)。这将让我们可以落实和上帝的真理、宇宙万物、人类社会和谐共存的生活方式,虽有不同,但能达至和谐共居。智慧人藉着因果定律来教导人要晓得如何自我管理,以维持社会秩序。

我们要让神掌管我们的心,要晓得我们的言行举止是为了荣耀神。即使面对许多困难挑战,仍不会失去对上帝的敬畏。即使到现在依然不明白疫情为什么会发生,但我们仍然相信上帝在掌权,继续为上帝做见证。

— 什么是“智慧“?

“智慧“多指工艺方面和技术方面的“技巧”和“专长”,也可指一门“掌舵的艺术”、一种“应付的能力”。旧约的智慧文学——《箴言》、《约伯记》《传道书》分别让我们学习如何在有序、失序以及乱序的日子里敬畏耶和华,这也反映一位信徒的信仰历程之成长。

— 《箴言》的文学方法

《箴言》以格言、训诲、诗词及观察的文学方法来教导人得智慧。箴言是一句或两句简明的格言短句,字数少但引人深思。格言也有多种类型,如有福箴言(3:13)、美好箴言(15:23)、胜于箴言(15:16)、数字箴言(30:29-31) 等。有些格言也带有指示与警戒的作用(3:21 ; 1:8),更有些使用图像、比喻、拟人化来教导(7:4)。智慧人也以叙述的方式或经验之谈来劝勉人。

吴慧芬博士也提供了完整的《箴言》大纲,让我们能有策略地阅读这卷书,以致不会“迷路“。最后,她指出有知识的人不一定是智慧人,盼望弟兄姐妹继续学习、得着智慧,敬畏耶和华我们的神。

第二讲:从箴言看敬虔家庭的营造 (9/5

时隔2周后,5月9日,吴慧芬博士再次莅临新市堂,主讲第二堂的圣经讲座,以线上聚会(Zoom)进行。《箴言》作为旧约圣经诗歌智慧书的第三卷,汇集了许多智慧言语。智慧的希伯来文是阴性名词,在拟人化的叙述中,以女性的角色来表达。因此,中文圣经会用女性的“她”来诠释。吴博士让我们看见《箴言》的全书大纲,共有八集:

第一集:所罗门的箴言一(1-9章)(引言、十则“我儿”训诲 与四篇智慧诗)
第二集:所罗门的箴言二(10:1-22:16)(智愚义恶的箴言和上主君王的箴言)
第三集:智慧人的训诲一(22:17 – 24:22)(七则训诲)
第四集:智慧人的训诲二(24:23-34)
第五集:所罗门的箴言三(25-29章)
第六集:亚古珥的语录(30章)
第七集:利慕伊勒的言语(31:1-9)(与摩西五经相吻合)
第八集:智慧妇人之诗(31:10-31)(每节的第一个字母按希伯来文字母顺序排列而成的诗歌)

— 塑造品格,生活有序

箴言 1:2-7 所期望达到的教育目的,都与品格塑造息息相关。以 “训诲”(mÛsār)为主调的箴言,尝试塑造正直、完全、良好、殷勤、可信和忠实的品格。《箴言》是提倡品格塑造的圣经宝贵资产,如:适时地勤劳(箴 14:23),怜悯与施恩(箴 14:21),节制与规律(箴20:13),警戒假见证、欺骗、报复的行为(箴24:28-29)。《箴言》强调信徒在社会中应该扮演的角色:持守正确品格、生活有分寸、节制及待人接物当得体。

— 论财富

财富是属于智慧人的,因 “她右手有长寿,左手有富贵。”(箴3:16)喜爱智慧的人可承受财产,充满库房(箴8:21)。财富有好处:脱离贫穷、得以饱足、留产业(箴13:22),也容易交到朋友(箴19:4)。财富有如富人的坚城(fortified city)(箴10:15,18:11),成为急难中脱险的方法(箴13:8)。因此得到财富,享受富裕是合理的, 但前提必须是殷勤做工(箴12:27),不守株待兔,因为懒惰人将招致贫穷(28:19)

智慧人是脚踏实地去耕耘,不闲散双手奢想富裕(箴12:11),拒绝不劳而获(箴13:11)和不奢想快速致富(箴20:21,28:20)。才能的女性(智慧的隐喻)是双手劳碌做工,绝不闲懒(箴31:10-31)

我们必须持有正确的财富观和诚恳待人。一个人的心态、行为和价值观,决定财富是否有利。为得财富,偏离诚信使诡诈手段的,为上主所憎恶的(箴11:1)。反之,以财物和一切初熟土产尊崇上主的,才继续享有丰盛的财富(箴3:9-10)《箴言》的教导涵盖自我管理的生活方式。

— 论家庭教育

箴言4:1-5 里,让我们看见父母亲所扮演的角色,身教与刻意教导孩子是三代传承的重要基础。在后流放时期,以色列人重新塑造身份认知。为达致此目的,必须结合伦理生活与宗教生活,因此父母强调要在生活里讨上帝的喜悦。

《箴言》11 次提到“为耶和华所憎恨“ 的事项,这些恶劣的态度、虚假的为人与诡诈的心思,都是上主所厌恶的。《箴言》也刻画不同人物为教材,如:智慧人与聪明人;愚蒙人、愚昧人、傲慢人;义人与恶人;懒惰人;智慧(贤妻的形象)女子与愚昧女子;陌生女子与外邦女子;才能的女性与妻子。

《箴言》中的“我儿“也可能是老师对学生的称呼,反映在以色列传统下,一群培育下一代的有学之士,他们按照所学及所领悟的来传扬智慧思想。

结论

《箴言》的智慧包含三种维度:
– 知识维度(探求知识,经验之谈):涵盖世人对真实生活的观察、探索和思辨。
– 伦理维度(品格塑造):这是一种自我管理以掌舵生活的方式。
– 宗教维度(敬虔过活,追求秩序):引导人在生活中以敬畏上主的目的来实践信仰。

这些与《箴言》的时代背景大有关联:
– 以色列群体的身份与信仰解说:塑造“神的子民“的信仰群体。
– 后流放时期的历史背景:在多元族群社会当中,活出”敬畏耶和华“的信仰。

同心合意的分享——活出爱,分享爱

《麦子》78期/文:林崇恩牧师

“上帝爱世人,甚至将祂独一的儿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祂的人不致灭亡,反得永生。”(约翰福音3:16)这段经文让我们晓得“爱”是基督教的核心价值。《圣经》不但让我们晓得上帝的爱,也教导我们如何去爱这位上帝,甚至爱人如己,包括爱我们的敌人。《圣经》中的“爱”从来都不以抽象的方式呈现,反而是以具体的行动实现出来,如:上帝藉着差遣道成肉身的耶稣基督来到世上展现出祂的爱;透过十诫: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可做假见证陷害邻舍、不可贪恋邻舍的房屋和邻舍的一切等行动来教导我们活出爱人如己的生命;为迫害你的人祷告、仇敌若饿了,就给他吃;若渴了,就给他喝等的具体行动来提醒我们要活出爱的生命。

上帝是爱的源头——活出爱

约翰一书4:7-8 让我们晓得爱是从上帝来的。上帝就是爱,上帝是爱的源头。对我而言,在这时代中,认识上帝就是爱的源头,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人人都渴望“”,也寻找“”。可惜的是,许多人却在错的地方寻找“”,也把“”建立在错误的地方,甚至受社会的影响,扭曲了“”的意义,例如:认为爱是献上自己的身体和贞操;认为爱是可以不顾真理,即使是做出伤天害理的事情,以致出现夫妻和家庭问题、弃婴事件、婚前性行为和婚外情等。其实,当我们深入了解就能发现,这一切问题的发生都是因为人对爱有错误的认识,人在错的地方寻找爱或把爱建立在错的位置上,导致“爱”变成“害”而带给人类许多的伤害。

约翰说:“不是我们爱上帝,而是上帝爱我们”(约翰一书4:10)这句话并不表示基督徒不用爱上帝,当中的意思乃是指出,基督徒的爱只是反映上帝的爱,或是一种对上帝的爱之回应。换言之,我们会活出爱的行动,乃是因为上帝先爱我们。上帝是爱的源头,以致我们能活出爱。

我们要彼此相爱——分享爱

主耶稣说:“我赐给你们一条新命令,乃是叫你们彼此相爱;我怎样爱你们,你们也要怎样相爱。你们若有彼此相爱的心,众人因此就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了。”(约翰福音13:34-35)藉着耶稣所说的,彼此相爱不只是命令,也是主门徒的标志。因此,成为基督徒就需要活出彼此相爱的生命。

怎样活出彼此相爱的生命?耶稣清楚地说明:“我怎样爱你们,你们也要怎样相爱……” 耶稣怎样爱我们呢?耶稣以行动来活出祂的爱:祂以身作则为门徒洗脚,活出仆人样式的爱。祂谦卑自己、放下身份来爱门徒。此外,耶稣的爱也包含愿意接纳对方的软弱,例如:耶稣并没有因着犹大出卖祂而不愿意为他洗脚,反而藉着为犹大洗脚来表达主愿意接纳他的软弱。反之,现代的人,通常接纳人都带有选择性,往往都先会看看对方是否值得接纳、是否值得爱,甚至会选择接纳合自己心意的,否则就以各种的理由来否决对方。不但如此,耶稣的爱是牺牲的爱,祂为世人牺牲了自己,而且耶稣曾经说:“人为朋友舍命,人的爱心没有比这个更大了。”(约翰福音15:13)耶稣把人为朋友舍命,看作是人的爱心最伟大的表现。

活出彼此相爱的生命是一种愿意分享爱的生命,这是基督徒需要不断操练和学习的功课——学习活出仆人的样式、接纳对方的软弱,以及愿意牺牲的心态,与人彼此相爱,分享爱。

盼望八达灵新市堂的弟兄姐妹能一起“同心合意的分享”,一起“活出爱,分享爱”,把这份“”带进我们的社区,祝福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

同心合意在社区分享基督的爱

《麦子》78期/受访者:碧妃, 文:镇遥

厨房裡飘来阵阵香味,碧妃姐妹细心地在电锅裡炖上一锅热汤。食材的鲜香随着慢炖细熬飘散在空气中,单闻此香味,就已经暖胃暖心。烹饪并非碧妃姐妹的唯一喜好,但对于款待宾客,她不惜亲自下厨,只为献上最好的烹调美食,表达心意。

“闻着从汤底炖熬出来的香味,我怎能不把它分享出去呢?” 碧妃姐妹说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碧妃姐妹很常把自己熬煮的汤分享给附近的邻居,让他们也能品尝。

“有些是独居老伯,有些是身体虚弱的姐妹……他们没有办法自己烹煮。他们很需要这些暖胃养身的汤,我只是尽上自己的一点心力。” 碧妃姐妹接续说:

“福音不也是如此吗?我们领受了神的爱,就是要将这份爱分享出去,使更多人能一同体验到基督的爱。”

碧妃姐妹自2009年搬进 “Bandar Bukit Puchong 2” 社区至今已有12年,这个社区约有400家住户。这12年来,近乎每一户家庭都已熟悉碧妃姐妹。

“其实除了我,还有一班的弟兄姐妹都一直在这个社区探访有需要的家庭。比如池伟弟兄会在中秋节、圣诞节等节日开放门户,盛宴招待邻舍。我们几户基督徒家庭齐心合力,每家各煮几道菜肴,孩子们负责打扫和招待的工作,大家同心合意地完成每一次的门户开放的事工。连续几年下来,我们和邻舍便渐渐熟络起来。”

缘起:祷告小组

碧妃姐妹指出她刚住进这个社区的首两年,认识了晓芬姐妹和晓慧姐妹(《癌中有爱》的作者)。她们三人开始了祷告小组,每星期固定聚会一次,十几年来风雨不改的聚会至今。“后来这个祷告小组的人数扩大了,我们在每天早晨的赞美操中认识了一些妇女,和她们谈天,也为她们的生活需要祷告,最后也把她们带进了祷告小组。上帝就这样开了路,把许多妇女带到我们身边。我们看见了她们心灵的软弱和无助,她们有各自的家庭问题,有几位姐妹的家有特殊孩子,她们心力交瘁,需要彼此守望和扶持。”

在祷告小组里,碧妃姐妹感恩大家都乐于分享自己的经历与难处。“当我们看见彼此的困难时,就不再单顾自己的软弱了。比如晓慧姐妹患癌21年来至今,每天都服用吗啡止痛,她让我们看见生命的坚强,我们还有什么好埋怨的呢?与耶稣的受苦相比,我们的问题更加微不足道。 碧妃姐妹叙述姐妹们同心合意的祷告,学习抓住神的应许,不看眼前的问题,抬头仰望神。上帝带给她们力量和心灵上的抚慰,让她们学习依靠祂度日。

碧妃姐妹的客厅一角,社区姐妹祷告小组就在此诞生

多走一里路

碧妃姐妹过去都在教会上了不少的装备课程,如《关怀佈道法》、《门徒》等。有了信仰的根基,碧妃姐妹认为是时候该身体力行把信仰活出来了。“我们可以从简单做起,就是在所居住的社区里出发。只要你愿意将生命献给主使用,主必开路。

“我所做的其实还不够,我们的生命乃是神所赐的,我也学习为他人多走一里路。” 社区中有位叔叔经常独自一人散步,因为身体上的痉挛,许多人都不敢接近他。为了接触这位叔叔,碧妃姐妹跟着他一起散步,和他做朋友,建立彼此信任的关系,就这样跑了一年多。另有一位老伯中了风,因子女都在外地工作,家里只剩他和妻子相伴。“这位老伯一向来待人很不友善,也因为这次的中风,我们有机会走进他的家里。” 去年,这位老伯出席了圣诞节门户开放,他带着妻子一同前来,令碧妃姐妹非常感动,因为他之前是很抗拒基督信仰的。社区里有好几户家庭都是有特殊孩子的问题困扰,这些有暴力倾向的孩子并不容易照顾。有一次为了制伏一名情绪失控的孩子,碧妃姐妹因此受伤,但她说这一点不算什么,她能力所及的必尽力帮助。碧妃姐妹也帮助一位妈妈寻找合适的特殊孩童教育中心,最后她们找到了一家由基督教机构开办的中心,目前孩子在那里开心学习。

同心合意撒下福音种子

“上帝继续不断开路,让我们看见越来越多人的需要。他们的心灵都很枯萎,他们需要朋友,更需要耶稣。” 碧妃姐妹有一位很要好的邻居,也是她的好姐妹。这位姐妹有着破碎的婚姻,沉迷拜偶像,碧妃姐妹多年来向她传福音都吃闭门羹。有一次这位姐妹病倒了,住进医院。“当时是晓芬姐妹到医院去探访她,这位姐妹说她非常感动,因为她在孤单的时刻,竟有基督徒来关心她。” 后来这位姐妹接受了耶稣的救恩,也热心事奉,孩子们也跟着信主了。

六七年前,碧妃姐妹号召社区报佳音,到邻舍家中作“松土”的工作。第一次的报佳音,她们也在社区的道路上,边走边唱诗歌。难道这样做,不会打扰到邻舍吗?“说来神奇,当时并无人投诉。到了第二年,感谢神依然没有拦阻,反而越来越受邻居的欢迎,甚至也有人主动邀请我们到对方的家去唱诗歌。” 社区报佳音事工每年如是,大家同心合意传递主爱,为社区撒下福音的种子。

碧妃姐妹感恩社区裡的基督徒十几年来都同心事奉,大家彼此相爱和扶持,一起领受神话语的喂养。“每个人都需要神,我们都有各自的软弱,但因为神与我们同在,祂使我们彼此相伴,互相造就。

但愿圣灵继续与碧妃姐妹这一班社区基督徒同在,使他们同感一灵,彼此相爱,活出美好的见证!愿神祝福她们手做的工,继续在社区里带领更多失丧的灵魂来到主耶稣面前。

同心合意的分享

《麦子》78期 /文:徐智淳传道

“我们应当藉着耶稣,常常以颂赞为祭献给上帝,这是那宣认祂名的人嘴唇所结的果子。只是不可忘记行善和分享,因为这样的祭物是上帝所喜悦的。”(希伯来书13:15-16)

本次疫情所带来的影响已经超乎所有人的想象,更是给教会带来极大的冲击。但从另一角度来看,这全球性的大流行也未尝不是对所有基督徒的基督信仰进行了一次相当完整的筛检。在严峻的疫境中,大家的“人性”都被彻底曝露,基督信仰的实在性更是清楚地彰显在基督徒於疫境中的生活。在人人自顾不暇的情况下,“分享”仿佛已经成了奢侈的代名词。与所爱的人分享手中的资源、时间、体力、精神或许还能办到,但若把分享对象换成是不太熟悉的人或完全陌生的人,难度瞬间加大至难以估计,特别是在大流行的前提下,贸贸然与陌生人接触,往往意味着提高了感染病毒的风险。

教会中有一小部份年轻的弟兄姐妹在过去的一年半里,大概只有不到五个月的主日能够回到教堂参与崇拜。更多的儿少及长者虽然渴慕却因自身属于高风险群,只能参加线上敬拜。这个形势是否也让我们认清一个事实:我们可能在短时间内(2-5年),甚至可能长期(5年以上)无法回到“正常的教会生活”,也就是群聚敬拜?这样的体验真的很糟糕,更会让我们迷茫甚至失去对基督信仰的热忱。因此,我们必须做出观念上的调整,不再将服事限制在教堂范围内,而是将之扩展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在疫境中的生活方式,更是直接反映出自己作为基督徒的信仰品质。

耶稣基督所呼召的门徒在祂的带领下,从来就不曾过着安逸的生活,而是放下一切、居无定所,走到哪就在那里尽心服事有需要的人。他们同样也面对财务上的挑战、面对各种流言的攻击、面对来自掌权者的生命威胁。他们也曾经软弱、否认主、逼迫主甚至离开主。但主耶稣基督那不离不弃的爱却将他们一一地寻回,圣灵的大能更是让他们的服事热忱至死不渝。

对笔者而言,基督信仰并非我们在理论上有多认识上帝,而是我们在生活中有多少次经历上帝的“参与”、“插手”及“管教”。正如当时的门徒们,我们可能对耶稣基督也存着许多美丽的误解和错误的期盼。若从福音书中,主耶稣基督对门徒们的培训来看,祂要塑造的并非口齿伶俐却毫无行动力的门徒,反而在他们还未理解的时候,耶稣基督就以自己的行动作为他们的榜样。主耶稣基督对门徒生活的“参与”、“插手”及“管教”,最终造就了伟大的教父们。主耶稣基督的福音也藉着他们,不管在多么艰难的环境下都能持续兴旺。

若我们仔细品味上帝所颁布的大诫命总纲:“爱上帝”及“爱人”,我们就明白 希伯来书13:15-16 所表达对上帝的颂赞和向需要的人分享,是同等的祭物,也就是蒙上帝所喜悦的祭。两者缺一不可,否则就无法取悦上帝。简单来说,若口中不断赞美上帝,却不按照上帝的指示生活,就是假冒伪善之人。大诫命的总纲虽然看起来是两件事,但本质却只有一个!“爱”才是真正的诫命,在“爱”中包含了分享与分担。在我们的能力范围内,跟有需要的人做出分享和分担的行动,正是彰显上帝的爱的最佳范例。很多时候我们不做并非我们能力不足,只是我们怕麻烦。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捐献金钱的筹款往往比招募志愿者的活动更容易达到目标。

本堂在疫境中设有“仁爱关怀站”、年议会也设立了“港湾 Covid-19支援”、总议会的MCRD事工一直都没有停止。弟兄姐妹可以善用这些平台的资源来做关怀的工作,毕竟我们各自都有自己的生活圈子,在自己的圈子内所发生的需要,可能只有我们知道。在个人经济及执行能力有限的窘况下,可能会造成我们对需要的冷漠回应,这些资源就能加力给我们去扶持有需要的人。然而,这并非说我们在善用这些资源的时候,就无需付出,只须向有需要的人分享这些平台后,就可以拍拍屁股走人,免去了许多帮助人的麻烦。事实上,我们需要学会陪伴这些我们认识的需者,鼓励他们求助及勇敢地生活下去。我们无法给予的实际帮助,由这些平台来做;平台做不到的关系建立,则要由我们来做。结合两者的通力合作,自然会给予需者更有果效的帮助!

盼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怕麻烦,随时成为有需要者的帮助。那我们就不止用嘴唇来赞美歌颂上帝,更是做到行善与分享的行动,在阴暗的疫境中成为我们生活圈子中的光,见证及荣耀主耶稣基督的圣名。

主编的话

主编的话/文:汤镇遥

在这个抗击病毒的时代,我们不知道这场战役会维持多久。生活在战场中,有什么必胜策略吗?

约书亚率军进攻耶利哥城之前,身为军队元帅的他,理当召集所有领袖召开作战会议,但圣经却记录约书亚按照耶和华的吩咐,为以色列男丁先行割礼。(书5:1-9)战争迫在眉睫,割礼是会削弱全军的战斗力,为何不赶紧练兵呢?

以色列人在旷野漂流四十年,他们从未守过逾越节,直到这一次大战前,约书亚让百姓在耶利哥的平原再次守逾越节。(书5:10)同样,战争迫在眉睫,不能打完仗再来守节,顺道欢庆吗?

我们都希望能打胜战,但神的旨意是要我们先追求成圣,与祂连接,成为盟约的百姓。面对即将开始的战争,神让自己的百姓再次过逾越节来敬拜祂,记念祂大能的拯救。

疫情的反反复复,确实让人有些疲累。要打胜这场“战疫”,属神的百姓必须先反省自己是否活出圣洁,是否带着恭敬的心敬拜神。

耶利哥城之后是否成功被攻占,相信大家都已知道答案。这场战役提醒我们:胜利不在于人的刀枪兵马,而是顺服神。

无论是疫情的持久战,或是末世时代中的各种属灵战役,我们都要学像约书亚,以属天的眼光来看待眼前的争战。约书亚明白主的旨意和生命的优先秩序,他将自己和以色列百姓分别出来,分别为圣,成为一个有别于世界的信仰群体。

我们是蒙拣选的族类,是属神的子民。在每一天所面对的各样事上,我们当携手同心合意地聚集敬拜和祷告,按着主的真理行事,活出祂的心意。作为耶稣基督的门徒,我们也要彼此同心,彼此相爱,一同更深地经历和认识主,把基督的爱分享给周遭的人。

将心给主

《麦子》78期/文:莱姐

2019年末,我参与泰国北部短宣,此行让我留下难忘的回忆。

当时,适逢泰北的丰收节,阿卡族教会举办了感恩节。村民们纷纷献上初熟的果子,把最好的农作物带到教会来献给神。

有许多新鲜的蔬菜和甜美的水果摆在祭坛上,村民们将自己最好的农作物都全然献给主。如此单纯的奉献与敬拜,令我十分感动。

我是否常存感恩的心,虔诚敬拜神?我对人的爱心是否逐渐冷淡,不再恩慈对待他人?我是否早已忘了起初对主的爱心呢?这是我一直都未察觉的。

“骄傲在败坏以先,狂心在跌倒之前。”(箴16:18)我的生命只在乎追求成功,狂傲与欲望不知不觉占据了我的内心。

我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这是金钱难买的。除了世上的父母,天上还有一位慈爱的父亲,祂无时无刻看顾与带领我的人生。

阿卡族人的房子简陋、生活简朴,但他们待人热诚,事奉热心。他们那单纯的心,深深烙印在我的脑海里。

我要将心交给主来掌管,献上我的金钱和时间,由祂来管理我的生命。我要寻回起初的爱心,单单仰望祂,真诚地爱主和爱人。

我要将心交给主,单单赞美祂,求主悦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