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子教学

《麦子》84期 / 转载文章

“耶稣基督”(Jesus Christ)与 “基督耶稣”(Christ Jesus)有何不同?

新约圣经经文中常会出现“耶稣基督”或“基督耶稣”,那么这两者有何不同?

“耶稣”是祂在地上时的名字;而“基督”是祂复活之后,被神膏油涂抹的名字。

使徒行传2: 36:“所以,以色列全家当确实的知道,你们钉在十字架上的这位耶稣,神已经立祂为主为基督了。”

因此“基督”是祂复活之后的名字。

“基督耶稣”的意思是:今天的基督就是从前的耶稣,所以“基督耶稣”是祂现今的名字,是祂复活后的名字。

而“耶稣基督”是祂复活以前的名字,亦即:这一位耶稣是将来要作基督的,这是祂在地上为人的名字。

因此我们仔细读圣经的时候,就会发现新约里面只有说“在主里”,只有说“在基督里”,只有说“在基督耶稣里”。

但是从来没有说“在耶稣里”(中文和合版帖前四章14节的“在耶稣里”原文的意思是“藉著耶稣”),也从来没有说“在耶稣基督里”。

为什么我们不能 “在耶稣里” 或 “在耶稣基督里” ?

因为当我们的主活在地上的时候,我们如果就在祂里面,那麽连主上十字架我们也有分了,连赎罪的事我们也有分了,这是不合真理的。

那么我们为什么能“在主里”,能“在基督里”或能“在基督耶稣里”呢?

哥林多前书1: 30:“你们得在基督耶稣里,是出于神。”

乃是当主耶稣死而复活的时候,我们与祂联合在祂的复活里。因着祂死而复活,神设立祂为基督,神藉著祂的灵,将我们联合在祂里面,我们得著祂的生命,是从祂复活的时候起头的。这样,我们就清楚了:“耶稣基督”与“基督耶稣”的不同之处了。

参考:倪柝声初信造就上册pp.155~156
资料来源:水深之处 luke54.org

主编的话

《麦子》84期 / 文:汤镇遥

初期教会信徒跟随耶稣的脚踪,除了传天国的福音,信徒们医治也怜悯贫病之人。

古代希腊罗马没有医院,社会风俗也不认为病人或生命垂危的人配得帮助,普通老百姓生病时无法得到照料。初期基督徒常遭受逼迫,信徒常把受伤的病人带到家里来照顾。早期教会把病人接到家里照顾的传统,渐渐发展成为今日庞大的医疗护理制度。

公元313年,君士坦丁大帝承认基督教的合法地位,随后规定主教在每一个有教堂的城市建立收容所。早期收容所的主要功能是看顾和治疗病人,同时也给贫穷人遮风避雨的地方。当时,这些收容所被称为“救济院”。时至13世纪,欧洲绝大多数的救济院(医院)都是由基督教会监督与管理。

我们所熟悉的红十字会是来自日内瓦的杜南特(Jean Henri Dunant)并于1863年所创立。杜南特秉持基督信仰,建立了一个能够安慰战场上受伤的兵士并为他们包扎伤口的组织。杜南特选择以基督受难、救赎象徵的十字架作为红十字会的标志。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分别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皆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这红色的十架,至今仍被国际公认为怜悯与爱的象征。从主耶稣基督诞生开始, 两千年来世界各地的医院都是由基督徒根据耶稣接待和医治有病的人之教训而建立起来的。

过去传教士遵行耶稣的教导,踏入各乡各城宣讲耶稣基督的福音,周济穷人的生活态度,成为了我们的榜样。

本期《麦子》主题——“与社区连接”,提醒我们持续先人跟随基督的呼召,肩负在社区作光作盐的使命,把福音带入人心。

麦子84期

MAIZI Issue 84 / 2022年12月出版
顾问:林崇恩牧师 / 主编:汤镇遥 / 校对:叶敏慧、陈俏帉、黄婉珊 / 记者:杨思诗、李淑慧、陈俏帉、刘美君、林小娴、邓文凯、陈韻珍、黃菊梅 / 摄影:颜佳恩、陈万丰、Jonah Foo、Kenny Leong
申明:麦子编辑部保留对稿件的标题丶内文的修改和删减等编辑权限;文章投稿後若未见刊登,代表未经采用;若不希望删改,请在投稿通知中特别注明。
电邮: maizi@pjstate.org

《麦子》85期征稿

85期主题:爱神爱人

圣经记载有一位律法师来问耶稣律法上的诫命:哪一条是最大的?耶稣就告诉他:爱神爱人。这两条诫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太22:35-40)耶稣也在《马可福音》说再没有比这两条诫命更大的了。(可10:29-31)

为什么爱神爱人如此重要呢?爱神的第一个表现就是把神所吩咐的话都记在心上。神就是爱,而我们爱神的表现就是爱人如己。

截稿日期:12/3/2023
稿件请寄至:maizi@pjstate.org

好书推荐

作者:駱玫玲
出版 :橄榄出版社 (台湾)
版本 :2012年12月 初版

十诫是上帝所颁佈的第一部律法,也是基督徒生活的基础与原则。父母在家中教导十诫,不只是个人与神的关系更为紧密,十诫的真理也能成为家庭的核心价值;全家人更能深化灵里互动、亲子关係,经历主恩满溢的祝福。 

信仰不应只是教会的活动,更应该成为家庭生活的核心,家庭祭坛正是以基督为中心,全家同心敬拜、灵里团契,最直接分享信仰的成长教室。本书将“家庭祭坛”分为七个步骤:分别是诗歌、活动、讨论、读经、行动、问答及代祷,藉着活泼的设计,带领家人一起享受与神、与人的亲爱时光,开始一趟创新的家庭天路旅程。

伊斯兰或基督教?
作者:纳比.库雷希 (Nabeel Qureshi)
译者:橄榄编辑部
出版 :圣经资源中心
版本 :2020年2月 初版

一位虔诚的美国穆斯林青年纳比.库雷希,因为改信基督教而失去了所有的家人和亲友。许多穆斯林跟他一样因改信基督教而失去一切,甚至自己的生命。很多人说穆斯林和基督徒敬拜的是同一位神,那为什么有人宁愿牺牲生命仍要改信耶稣?如何知道基督教是真的而伊斯兰不是?作者花了四年时间客观调查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历史证据,在本书中回答了这些问题。

穆斯林从小深信穆罕默德是神的先知、可兰经是神的话、阿拉是慈爱的,作者在历史证据中痛苦地发现这并不是真的。而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并从死里复活,却是证据确凿,使得他不得不放弃伊斯兰,接受了福音。穆斯林最感困惑的就是基督教的三一神论,作者却发现因为神是三位一体并在永恒中彼此相爱,因此神的本质就是爱,这爱带给他盼望。相对地,他发现可兰经中没有任何内容表明阿拉希望与人类亲密,祂的本质是孤立的且不希望与其他的存有建立关系。作者在可兰经中找不到任何安慰。

本书考察重要的史实,包括两个宗教的起源和可兰经及圣经各自的形成过程,提供丰富的历史资料。而关于圣战和十字军东征这些历史上争议的议题,作者也有出人意外的发现。全书推理缜密,并富含生动的历史叙事和作者自己的心路历程,读来扣人心弦又富启发性。这是他继畅销书《在清真寺寻找,十字架下寻见》之后,更进一步深入分析比较伊斯兰和基督教教义的著作。对于探索真理有兴趣的读者,本书是不可或缺的选择。

为世界祷告

《麦子》84期 / 转载:《全球守望名单》

《全球守望名单》是对基督徒因信仰遭受逼迫和歧视的 50 个国家的年度排名。我们可以透过祷告来表达对他们的关切。祈求福音在这些受逼迫的地区反而兴旺和传开。
资料来源 click here

所属洲:东南亚
逼迫来源
宗教民族主义、独裁政权、民族宗教敌对、有组织腐败犯罪

基督徒人口4,409,000 (8.0%)
主要宗教佛教
政府单一立宪共和国

缅甸有多少基督徒?

缅甸 5526 万人口中有近 440 万是基督徒。大多数人信奉佛教。

缅甸的逼迫状况

在缅甸改信基督教的人发现自己受到佛教、穆斯林或部落家庭和社区的逼迫,因为他们离开了原来的信仰,脱离了社群的生活。旨在保持“仅限佛教徒”的社区不允许基督徒家庭使用附近的水资源,从而使他们无法生活。非传统教会团体遭到反对,尤其是当他们位于乡村地区和/或以传教闻名时。虽然佛教僧侣对 2021 年的军事政变有些分歧,但许多更激进的僧侣支持它。基督徒担心政变会使该国重返对许多基督徒来说残酷的军事统治。

与去年相比有什么变化?

2021 年对于缅甸和该国的基督徒来说是重要的一年。在 2021 年 2 月的军事政变之后,克钦邦、克伦邦或掸邦北部等基督徒占多数的州的战斗仍在继续。钦邦(另一个基督徒占多数的地区)的教会被摧毁,基督徒被杀,教会和牧师成为攻击目标。比过去有更多的基督徒被驱逐到流离失所者营地,在那里他们经常因为信仰而无法获得食物和医疗保健。  

祷告要点

  • 祈求神触摸和软化缅甸军事领导人的心,让他们渴望和平与和解。
  • 为缅甸的教会屈膝祷告,祈求国家和平。祈求神坚固每一位信徒,使他们因政治动荡而受创的灵性甦醒。
  • 感谢神,敞开的门合作伙伴在 2021 年动荡的几个月里在安全的地方举办了为逼迫作准备的培训。感谢神,鼓励基督徒记住神是他们的父。  

亲爱的主,我们与缅甸的弟兄姐妹一起祈祷。我们祈求祢供应基督徒的需要;即使他们失去了地上的父亲,请向他们表明祢是多么爱他们,祢是他们的父。我们为因军事政变而处于危险之中的部落基督徒祈祷;请保护他们,帮助他们在自由和信心中寻找祢的脸。我们奉基督耶稣大能之名祈求这一切。阿们。

所属洲:非洲
迫害类型
伊斯兰压迫、民族宗教敌对、独裁政权、有组织腐败犯罪

基督徒人口98,006,000 (46.4%)
主要宗教基督教
政府联邦共和国

尼日利亚有多少基督徒?

几乎一半的尼日利亚人是基督徒(2.11 亿人口中有 9800 万人是基督徒)但其中大部分都在该国南部。尼日利亚北部主要是穆斯林,而在北部和中部地区,基督徒遭受的逼迫最多。

尼日利亚的逼迫状况

简单地说,尼日利亚的逼迫是殘暴的。在尼日利亚北部的大部分地区,基督徒在博科圣地、伊斯兰国西非省 (ISWAP)、富拉尼武装分子和罪犯的持续攻击威胁下过活 – 绑架和谋杀的人几乎没有什么后果。虽然北部的所有公民都受到威胁和暴力,但基督徒往往为了信仰而成为专门针对的目标 – ISWAP 和博科圣地希望消除基督徒在尼日利亚的存在,而穆斯林富拉尼武装分子则专门攻击基督徒村庄。除了暴力风险之外,北部一些州的基督徒也生活在伊斯兰教法之下,在那里他们面临二等公民的歧视和待遇。穆斯林归主者也面临家人的拒绝,经常被迫放弃对耶稣的信仰;有时,他们甚至遭到猛烈攻击。

谁最容易受到逼迫?

谁最容易受到逼迫?取决于基督徒住在尼日利亚的哪个地方。中带地区的偏远村庄面临着富拉尼武装分子或其他暴力分子袭击的风险,这些袭击甚至蔓延到南部。在东北部,任何信徒社区都有受到博科圣地或 ISWAP 攻击的风险。由于暴力事件,数以千计的基督徒被迫住在正式或非正式的境内流离失所者营地。这种情况使他们更加脆弱,因为失去家园或亲人的人实际上是本国的难民。妇女和女孩也往往很脆弱 – 任何从伊斯兰教改信基督教的人都可能是最容易受到逼迫的。

祷告要点

  • 2021 年充斥着无法无天的报导。请祈祷布哈里总统和各州州长将努力和透明地工作,为尼日利亚北部日益严重的安全危机找到持久的解决方案。
  • 随着男性被杀,女性被强奸和绑架,青年人对未来感到沮丧,基督徒的创伤程度正在达到危机程度。祈求医治和盼望。祈求主继续加强他们的信心,当有人问及基督徒心中的盼望时,他们能够找到缘由。  
  • 祈祷敞开的门在该国的工作会结出果实。当我们的伙伴必须出行并冒着被攻击和/或绑架风险时,为他们祈求持续的保护和智慧。祈求我们的工作能巩固尼日利亚的教会并重燃盼望。  

父神,我们与尼日利亚的弟兄姐妹一起祈祷。这么多人受到创伤和破碎,我们祈求身、心、灵的奇迹医治。主啊,重建祢的子民。在尼日利亚建立祢的教会,让它成为整个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盼望灯塔。奉耶稣的名祷告。阿们。

《门徒》与我

《麦子》84期 / 文:徐智淳牧师

《门徒》的旅途,恩典满满!
《门徒》的经历,言语难表。
《门徒》的陪伴,难以忘怀。
《门徒》的团契,美食不缺。
《门徒》的灵程,改变生命!

2022年,我与《门徒》课程相识的11周年纪念。

还记得当年刚受洗的我,在传道的邀请及鼓励下,胆粗粗地参加万津堂所开办的红本《门徒》。从对圣经不知不解到开始熟悉圣经历史脉络,再到个人生命更新(包括回应牧职呼召),就在课程中自然成就。

隔年因工作关系转会加入八达灵新市堂,巧遇紫本《门徒》开课,再次决定委身。再隔年,绿本《门徒》开课,还是决定继续受装备!

虽然整个过程真的不容易,但主回应了我的祷告:我希望在进神学院受装备前,有很好的圣经及属灵装备。

在结束绿本《门徒》后,蒙牧师及师母推荐,前往新加坡受训,获得红本《门徒》导师资格。但因为来年即将进入神学院而无法有始有终地成为红本《门徒》导师,就决定先专心受神学装备。

神学院毕业后,有幸被派司回到八达灵新市堂;再次受训成为红本《门徒》导师,开始带领母堂与布道所的红本《门徒》课程。在八达灵新市堂牧养的4年中,我也接受了绿本《门徒》与金本《门徒》的导师培训,前后共带领了 3 班红本《门徒》及 1 班绿本《门徒》。

今年年中,有幸被年议会推荐到新加坡受训成为红本及绿本《门徒》导师培训员。期待明年正式上岗成为红本《门徒》导师的培训员。

《门徒》的宗旨并非得着丰富的圣经知识,而是个人的生命可以扎根于主的真道,并经历生命的更新。这句话,我深有体会及得着。

感谢上帝使我在这11年来与《门徒》结下不解之缘,盼望上帝继续使用祂的门徒们,来成就祂自己的旨意!荣耀归主!

与社区连接

《麦子》84期 / 文:石丽婷

基督徒参与外展事工和传福音都是传承主耶稣的榜样,因为这就是把上帝的慈爱和耶稣基督的救赎带进人群,用实际行动实践福音的真理、彰显上帝的荣耀,使他人也能得到上帝之恩典的过程。

任何一个跟随耶稣基督的门徒都不应该对基督徒是否应该参与社会、外展事工而感到困惑。身为基督徒的我们,如果看到社会的各种困境,就別过脸、不作声,如此我们能安然地活在信徒的群体里,但却永远无法把福音传开,更无法接触那些藏在黑暗裡、迷失的灵魂。

耶稣基督的榜样教导我们去主动寻找、愿意降卑、去除成见,就如保罗一生委身事奉,只为传讲福音。 在这个黑暗、堕落、充满对抗和彼此猜忌的社会里,基督徒不应只懂得自怨自艾或愤世嫉俗地批评、埋怨,而是应该有耶稣基督的怜悯人和愛人的心,以服侍人、荣耀神、爱人如己为目标,关怀个人与社群的需要。这是基督徒应有的世界观和价値观,亦是圣经的教导。

门训的意义

门徒训练的意义乃要我们成为耶稣的见证人并被分派到世上去,用祂的话语和行为来为福音作见证。因此,若缺乏专业的门徒训练,在传福音或外展事工上,基督徒可能就无法分辨场合,见人就传。如果教会不做栽培的工作和门徒训练,这岂不是功亏一篑。外展事工中的进度与成败,效果是事倍功半抑或是事半功倍,与门徒训练的素质息息相关。

门徒训练,乃是宣教外展的基石,而参与宣教外展可以检验门徒训练课程对受训人的属灵生命建造的程度,而且是神的道得以充分实践的重要途径,两者缺一不可!然而,教会作为一个整体,应充分利用教会各项资源和弟兄姊妹各不同的恩赐,通过社区服务,将福音传入社区。透过儿童、青少年事工进入华人社区,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复活节当天,教会可以在社区里办捡蛋活动,让主日学学生和社区孩童一起参加,借此接触未信主的家庭。

教会是一个见证主耶稣基督的群体,在社区里服事人和领人归主。这是回应主耶稣给门徒的大使命:“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太28: 19) 当教会开始重视社区的外展工作,就会朝着影响社区的方向发展。

门徒本是世上的盐和光,而教会犹如灯台。“你们的光也当这样照在人前,叫他们看见你们的好行为,便将荣耀归给你们在天上的父。”(太5: 16)愿地上的教会都按着神的心意而行,不断兴旺。

与社区连接

《麦子》84期 / 文:凤涓

8年前,我参加泰北短宣,那是一周的旅程。首次到一个语言不同的国家宣教,那时心里单纯地以为宣教很简单。但事后发现,这一切都需要神的看顾、保守和带领。

除了宣教,外展事工还包括探访老人院、孤儿院、难民营、戒毒所、原住民等。神的子民理当走进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需要,关怀和牧养他们,这岂不是圣经的教导和神给子民的大使命吗?基督徒若不走出教会参与服事,就只有理论,没有实际的行动;只有知识,没有见证的生命。

为什么你要当一名基督徒的老师、基督徒的医生、基督徒的学生、基督徒的政治家、基督徒的妇女?因为基督徒本身,就有连于神的生命的预表,基督徒应视每一个生命都有神的形象样式,是重价救赎的。活在社会中的基督徒,怎可不与社区连接,领人归主呢?

与社区连接

《麦子》84期 / 文:彩虹

“我栽种了,亚波罗浇灌了,唯有神叫他生长。”(林前3:6)

2018年7月,我在马大医院探访一位未信主的临终癌症妇女——林绥媚。在第一次见面里,我向她分享了福音,我很惊讶当她说听了福音后,她心里很平安,内心也有要归信主的感动。在当天中午12时探访绥媚后,我立即联络牧师;下午2时,牧师为在病床上的绥媚洗礼。随后,这位姐妹在10月24日安息主怀。

在医院探访期间,虽然曾有一些病者会接受洗礼归入主名,但是首次探访就愿意接受洗礼的经历,真的让我印象特别深刻。感谢主亲自收割,一切荣耀归主!

有位病者曾对我说:每次有基督徒来探访,她可以感受得到对方是否出于真诚关爱,或只是以传福音为目的。这也提醒我应抱着怎样的心态去接触社区。爱必须走在前面,福音才能够传达;我们必须带着主耶稣的爱去爱身边的人,这样福音才能够广传。

认识神是蒙福的,十字架的大爱必须广传。感恩神给我机会能够关怀非基督徒,与他们分享认识神的福分。

与社区连接

《麦子》84期 / 文:张永孝

犹记得在几年前蒙佳文弟兄的鼓励,我受邀到八打灵美门残障关怀中心服事。当时的我完全出于好奇:一方面想为周遭的邻舍付出关爱、了解残障朋友的生活写照;另一方面则想学习如何与他们交流。

在第一届的美门咖啡工作坊开幕礼上,代总干事——潘银珠姐妹邀请我带领大家作个开始祷告。当时,我很自然就开口说:“请大家一起站立祷告……” 顿时,委员们个个斜眼望着我,场面尴尬……当天约有30位残障朋友坐着轮椅出席工作坊。

如果我们只在教会内,没有外展服事,那就像一个湖,只有流入,没有分流出去。个人认为只要是甘心乐意地去参与和付出,就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内心也会喜乐让天父上帝的名得荣耀。

与社区连接

《麦子》84期 / 文:Adelene

感谢主给我机会参与服事。犹记得多年前在旧巴生路的一间安老院,我结识了邱女士,她因常期洗肾导致双脚无力行走,全程坐在轮椅参加聚会。会后,我发现邱女士很健谈,虽然我和她只是一面之交,她却愿意向我倾诉她的需要和难处。

在经过她的同意后,我们一起祷告,恳求天父供应她的需求。一周后,我们再次见面,她非常感动,因为之前曾有不少探访者表示会为她代祷及再来探望,但都不曾再见到她们的踪影。

在接下来的每一次探访,我们都一起祷告,把她的软弱和需要带到天父面前。感谢天父,两个月后,天父为她安排全日私人看护,让她可以回家居住。几个月后,她也决志信主了。

回应主耶稣的命令:“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 (太28:19)这是基督徒的责任,领人归主,活出荣耀神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