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子85期

MAIZI Issue 85 / 2023年3月出版
顾问:林崇恩牧师 / 主编:汤镇遥 / 校对:叶敏慧、陈俏帉、黄婉珊 / 记者:杨思诗、李淑慧、陈俏帉、刘美君、林小娴、邓文凯、陈韻珍、黃菊梅 / 摄影:颜佳恩、Jonah Foo
申明:麦子编辑部保留对稿件的标题丶内文的修改和删减等编辑权限;文章投稿後若未见刊登,代表未经采用;若不希望删改,请在投稿通知中特别注明。
电邮: maizi@pjstate.org

麦子教学

《麦子》85期 / 文字课堂

“的”、得” 用法

“的”、“地”、“得” 属于结构助词,附加在词、短语、句子上起辅助作用。

“的” 在句子中放在名词前面。
例如:灿烂的阳光,怡然自得的姿态,喝茶的时候

“地” 是状语的标志,用在状语和动词之间。
例如:果树渐渐地变色了,谦虚地表示,严肃地处理,雨不停地下

“得” 是补语的标志,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
例如:牙疼得厉害,跑得很快,变得坚强起来,惊讶得顿时呆坐在椅子上

“所以”,“因此” 应用注意

所以” 是在连接句子时的基本用法,用在下半句。不可成为新句子的上半句!
– 半年来,她废寝忘食地苦读。所以,她的期末考成绩名列前茅。(错)

“因此” 可以用在新句的开端:
– 半年来,她废寝忘食地苦读。因此,她的期末考成绩名列前茅。(对)

探访恩惠之家

《麦子》85期 / 摄影:Jonah Foo

2023年2月18日,八达灵新市堂探访沙亚南太子园的恩惠之家老人院。参与的肢体有社会关怀委员会、妇女会及男同道团。

该老人院住了22位老人,当天,他们也和探访队员一起唱歌和玩游戏,大家一同开声赞美上帝。中心负责人——黄秀丽姐妹感谢探访队带来丰富的美食和水果,让老人感受到探访队的温情和上帝的爱。

林崇恩牧师告诉老人们要相信耶稣,祂随时都聆听我们的祷告,时刻陪伴着我们。耶稣是我们生命的主,一生的挚友,我们可随时向祂祷告。

八达灵新市堂当天除了奉献该院的经常费,也派送红包给每位老人。

为世界祷告

《麦子》85期 / 转载:《全球守望名单》

《全球守望名单》是对基督徒因信仰遭受逼迫和歧视的 50 个国家的年度排名。我们可以透过祷告来表达对他们的关切。祈求福音在这些受逼迫的地区反而兴旺和传开。
资料来源 click here

所属洲:南亚
逼迫来源
伊斯兰压迫、独裁政权、民族宗教敌对、有组织腐败犯罪

基督徒人口4,194,000 (1.8%)
主要宗教伊斯兰教
政府联邦议会共和国

巴基斯坦的逼迫状况

巴基斯坦的基督徒被视为二等公民,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面临歧视。当局把人们视为低级、肮脏和有辱人格的工作保留给基督徒,把他们继续推向社会边缘。基督徒在政治上缺乏适当的代表性,虽然去年没有发生针对教会的重大袭击事件,但针对个人的袭击事件几乎不断发生。许多人对自由崇拜感到不安全。

巴基斯坦臭名昭著的亵渎法针对的是宗教少数群体(包括穆斯林少数群体),但尤其影响到基督徒少数群体 – 大约四分之一的亵渎指控针对的是基督徒(他们只占人口的 1.8%)。亵渎案件的数量在增加,被绑架、虐待和强迫改信伊斯兰教的基督徒(和其他少数民族宗教)女孩的数量也在增加。

除了社会敌意之外,基督徒还经历了本应保护他们的当局的冷漠。比起执法和保护少数民族,警方更感兴趣的是安抚当地权贵。法院在公平执法方面的记录稍好一些,但长时间拖延是司空见惯的事。基督徒往往在判决下达之前在监狱里苦苦挣扎多年,而此时再想改变就为时已晚。

基督徒社群感到越来越被困在该地区活动的伊斯兰极端主义团体和安抚这些团体的政府之间。他们感到脆弱,因为没有可信赖的权威来保护他们的权利。

谁最容易受到逼迫?

穆斯林归主者最容易受到逼迫,既有来自伊斯兰极端主义团体(将他们视为叛教者)的逼迫,也有来自家人、朋友和邻居的逼迫,他们将改宗视为背叛家庭和小区的可耻行为。

旁遮普省的基督徒人数最多,因此歧视和不容忍事件也更多。信德省也因成为抵债劳工的热点地区而臭名昭著,这也影响到许多基督徒。

与去年相比有什么变化?

巴基斯坦仍然是基督徒生活最困难的国家之一。越来越多的基督徒(和其他少数民族宗教)女孩被绑架、虐待并被迫改信伊斯兰教。一项关于强迫改宗的法案草案被议会否决,此前宗教学者认为该法案是“反伊斯兰的”,而政客们也否认有此必要。可判处死刑的亵渎案件数量继续上升。

祷告要点

  • 巴基斯坦的亵渎法的修改,这样基督徒就不会受到虚假指控
  • 保护遭受家庭暴力的妇女和被迫结婚的女孩,祈求神在她们丈夫的心中动工,以仁慈和尊重对待她们
  • 去年洪水造成流离失所,为提供帮助的人们祈求智慧和保护

父神,祢在巴基斯坦的孩子遭受压迫和不公平对待,怜悯他们,吸引他们与祢建立更亲密的关系。保护每天生活在暴力或敌意威胁下的弟兄姊妹;鼓励那些在缺乏爱或虐待关系中感到绝望的女性,赐下祢的平安,让她们在家庭之外找到充满爱的群体。被诬告监禁的信徒,求祢安慰并介入,还以自由。愿祢在巴基斯坦的教会成为小区的盐和光。阿们。

所属洲:南亚
逼迫来源
宗教民族主义、独裁政权、氏族压迫、民族宗教敌对

基督徒人口69,494,000 (4.9%)
主要宗教印度教
政府联邦议会共和国

印度的逼迫状况

印度是一个多元化、民主的国家,法律规定宗教平等 – 但到 2023 年,在某些邦,成为基督徒将是一个可怕的地方。

近年来,“印度教性”有很大的增加,这种意识形态认为只有印度教徒才是真正的印度人,而基督徒、穆斯林和其他宗教少数群体有“外国”根源,必须被驱逐。印度教极端分子似乎能够攻击他人而不受惩罚,甚至在该国某些地区使用极端暴力。

越来越多的邦正在实施反改教法,据说是为了阻止印度教徒被迫改信其他宗教,但实际上,它经常被用作骚扰和恐吓基督徒的借口 – 这些基督徒只是在分发援助或进行私人教会聚会。这些法律似乎并没有保护基督徒免于被迫回归印度教。

基督徒越来越多地在小区中经历社会排斥,在职场受到歧视,并且散布着关于他们的不实指控和谣言。

风险最大的基督徒是那些从印度教背景归主的人。在印度的一些地区,许多人不断面临回归印度教的压力、社会排斥、工作歧视、人身攻击,有时甚至被杀害。教会领袖也特别容易受到伤害;成为牧师是当今该国最危险的职业之一。印度教极端分子以他们、他们的妻子和孩子为目标进行暴力袭击,目的是在更广泛的基督徒社群中散布恐惧。

谁最容易受到逼迫?

从印度教归主的信徒、教会牧师及其家人最容易受到逼迫。

与去年相比有什么变化?

过去一年,印度基督徒的处境没有改善。暴力仍然处于极端水平,基督徒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仍然面临甚高或极度的压力。自总理莫迪领导的现任政府于 2014 年 5 月上台(并于 2019 年 5 月以更大的授权再次当选)以来,印度基督徒面临的压力急剧上升。印度教激进分子的攻击可以继续肆虐,而且经常逍遥法外。

祷告要点

  • 祈求印度人对身份认同的观念改变,能够接受少数族群的信仰
  • 教会领袖及其家人的安全和保护
  • 归主信徒纯全无疵的信仰会对他们的家人和邻居产生有力的影响

主耶稣,帮助我们在印度受逼迫的弟兄姊妹坚定信心,有力量向当地小区展示祢的爱和属性。我们呼求「印度教性」带来的分裂和仇恨结束,愿印度实现其作为自由与和平之地的理想。求祢保护冒着生命危险侍奉祢的牧者及其家人,用真理和公义代替谎言和歧视。阿们。

《麦子》86期征稿

86期主题:圣徒相通

圣徒是一群效法基督的群体,以基督为首,不是为了抱团取暖。

圣徒相通是指在基督真理上相通,不是三观相通,不是习性爱好相通,也不是在身份地位上的相通。

圣徒相通不只限于彼此间有效的沟通,而是因着认识神,圣徒愿意顺服圣灵的感动,成为合神心意的器皿,彼此祝福造就,彼此搀扶相爱,一同共赴天路,归向主基督。

截稿日期:6/6/2023
稿件请寄至:maizi@pjstate.org

好书推荐

作者:JOHN STOTT
翻译:迥路、未克

出版社:校园书房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年3月

世俗时代积非成是、称是为非,大环境中的罪恶观念愈趋模煳,个人更难为罪为义责备自己。社会风气造就了一种心态:与其认罪,不如明哲保身,在罪证确凿前绝不轻言己罪;然而我们知道,所犯的罪都会产生可怕的后果,基督徒群体该如何抵御这股潮流,彼此认罪,相互和好?

其实,我们真正需要且渴望的,就是听闻自己所得罪的当事人亲口赦免我们。斯托得牧师提醒我们,一个清晰简单的原则就是:得罪谁,就向谁认罪。得罪神的部分,基督为我们偿还;而得罪人的部分,需要自己偿还——或许只是一句诚心的道歉。肢体间认罪后所蒙的赦免,正说明了肢体间团契关係的修复与和好。让我们跟随斯托得牧师,重新思想认罪、赦免、和好之间的关係。或许彼此认罪、彼此和好,在基督裡就没有你我想的那么难。

作者 :Hwa Yung, Lee Soo Tian, Lee Tat Yan & Lim Kar Yong
出版 :Faith Books
版本 :2023年

Reformed theology has a long and distinguished heritage in history. Its roots are traceable back to John Calvin of the 16th century Protestant Reformation. The symbol of Reformed theology, come in a variety of colors, there is also great multiplicity within the Reformed tradition. Regretfully, some varieties have been marked by exclusivity and divisiveness. Recently, it appears that some with such views in the Malaysian church have caused serious divisions in some circles and much distress to those affected.

This book calls on all Christians to found our faith on the solid rock of Scriptures and not false philosophies, to walk with humility and respect for each other’s traditions so long as we agree on the fundamentals, and to build a holy and united church together as we face the immense challenges before us. 

主编的话

《麦子》85期 / 文:汤镇遥

韩剧《黑暗荣耀》荣登Netflix 电视排行榜榜首,第二季近期刚开播,许多剧迷火速追完全集。此剧以校园霸凌为背景,受害者精心策划了一场复仇大计,埋伏手笔层层推进, 抽丝剥茧般揭开真相的过程,匍匐前行,步步惊心。 主人公最终迎来了复仇的胜利,“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报复过程让人欲罢不能,成功取悦了人们心里对“以恶制恶”的现实期盼。

剧中复仇者毫不妥协的立场——没有原谅、没有和解、没有救赎,搅动了观众心里向恶势力回击的欲望。它为社会里遭遇不公对待的人们出了一口气,将弱势群体的愤怒与不满推向巅峰,使人们压抑已久的负面情绪快速得到释放。

为了报复,女主角忍辱负重地远离了正常有序的生活,找寻重生的力量。最后虽完成了复仇大计,却出乎意料想要自尽。内心挥之不去的仇恨,与长期的筹谋让她身心俱疲,似乎已毫无重生的力量。

历代的众先知与使徒,一生也经历受苦、逼迫,甚至耶稣也被人出卖、受凌辱。即使处境艰难,他们仍坚忍侍主。除了维护与宣扬福音真理,他们不曾对仇敌大开杀戒,仅活出爱人如己的生命。

主耶稣给了我们律法的总纲——爱神爱人。耶稣也作了爱仇敌的典范,在十字架上为钉祂的人代求:“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作的,他们不晓得。”(路23:34)

怒气、愤恨带来摧毁性的结局,也无法成就神的义。只有当我们全然爱神,遵行神的美意时,我们就会了解自己的真正身份和活在世上的使命。即使身处在这不公义的世代和黑暗的处境中,依然要选择怜悯人、饶恕人、爱人,散发神的荣耀!

我不是属基督吗?入会来干嘛?

《麦子》85期 / 资料整理:陈美玲传道

如果你想与弟兄姐妹一起学习过基督徒生活、操练作主门徒,那你应当加入教会成为会员,原因:

一、认同身份

我们既然是这身体的一部分,那我们就必须先属于这个身体。

成为教会会友,帮助我们真实的理解我们与教会的关系如何。
虽然你信了主也愿意接受洗礼,那为什么还要入会?这是一个身份的认同,除了是基督徒也是属于地方教会的会友。

二、委身的参与

我们入会成为会员,就是一个顺服的表现,也借此提醒自己要委身於基督的团契之中。

我们从信主的那一刻起,就是接受神在我们身上的管理,并透过团契模式和生活,使我们的生命被塑造。当我们愿意委身加入团契成为会员,我们就应当以会员的身份,活出当有的生活见证,比如:固定出席聚会,积极参与服侍,履行会员的责任,一同操练属灵生命成长。

这也给我们提醒和鼓励,怎样更好地活出与我们信仰相称的生命。

如果有人说,我不一定要成为会员也可以好好地过基督徒团契的生活。虽然听起来确实也没错,但我们必须要自己省察问这问题的动机是什么?既然都愿意让神来引导我们的生活,那为什么不顺服加入成为会员?


三、成为服事者

我们都是教会的服事者,不是教会的消费者。

今天我们都处在一个消费主义的文化里面,更在这消费主义的观念中长大。自认是消费者,付了钱就该得到服务,但这不是教会的真义。

我们有机会服事,并不是我们配得,乃是因为上帝先拯救我们,又赐予我们机会去服事祂,所以这是一个浩大的恩典。如果不是出于上帝的恩典,我们根本是不可能去服事这一位创造天地的主宰。

因此,我们加入教会,乃是使我们有机会成为服事者。我们千万不要因为害怕服事,就不成为会员或者只是想要来享受被服事的感觉,这是不对的观念。

有些人会这样问道:“我可以参与服事,但我不需要任何身份或职分”。有时听起来好像觉得这人很谦卑,但未必是如此。如果我们没有清楚的身份和职分,我们就不会委身地服侍。


总结

既然是属基督了,还需要入会,成为会员吗?答案:是,这一切都是为了神的缘故。如果你真实爱神,你就该加入教会成为会员,给自己一个机会,一起经历神的带领。

唱出福音的盼望

《麦子》85期 / 文:思敏

我来自一个基督教家庭,从小在教会长大,对于主日学老师所讲的福音,我已听到麻木。其实我并不了解福音的真正意思。同样的,我在儿童诗班唱歌,纯粹唱歌罢了。

踏入少年阶段,我开始面临各种问题而迷茫。我恍然醒悟自己急切需要重新认识福音,并开始认真对待信仰,开始正视在诗班的学习心态。

在此和大家分享我印象深刻的三首诗歌:

一、《Pie Jesu》

这是一首拉丁诗歌, 歌词让我想到 约翰福音 1:29  “看哪, 神的羊羔,是除去世人的罪孽的!”

这是我得救的确据,是我永生的盼望!因为耶稣基督被钉在十字架,祂的血洗净了我以前、现在、将来的罪孽,使我享受得救的盼望——唯有祂能洁净我,祂是我唯一的盼望!

二、《God so Loved the World》

当我意识到人是完全堕落的,“没有义人,连一个也没有。”(罗3:10)圣洁的神却赐我祂那丰厚的恩典,将我从罪恶中赎回来,我只能向神感恩、称颂祂的名。“人算什么,你竟顾念他!世人算什么,你竟眷顾他!”(诗 8:4)何等恩典,神竟然在乎我!

三、《Amazing Grace》

犹记得去年在练唱这首诗歌时,传道要我们唱出犹如第一代基督徒和初信者对福音的盼望。也许是因为我不珍惜“福音”的缘故,歌声里没有对福音的盼望。这再次挑战了我对上帝的认识:我真的经历福音了吗?我能像第一代基督徒和初信者唱出福音的盼望和得救的确据吗?我所唱 的诗词真是我心灵之歌吗?


我只盼望自己日日被“圣灵”充满,越唱越有盼望,深深明白福音的确据。 愿神帮助大家借着“诗班”更加巩固自己对神的信心,并更加了解自己是多么蒙福的儿女!

荣耀上帝

《麦子》85期 / 文:浩泽

我在儿童诗班的 7 年里,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扭扭捏捏

以前我参加诗班,完全是因为父母的要求。起初我因不喜欢他们的这个决定,每次出席诗班,我总是“扭扭捏捏”。当时我不明白参加诗班的意义,对自己没有任何要求,因此忽略了诗班的神圣责任,没有把最好的歌声献给上帝。

如今,我十分感恩父母当初的决定。诗班助我打造稳固的音乐基础,更让我明白这是神的恩典。过去我没有认真学习,这让我感到亏欠于神。

二、上网课

在两年疫情期间的线上诗班,让我面临了巨大的改变。我不适应新的练唱模式,更不满意自己在视频献唱的表现。我开始抱着不甘的心情来上网课,懒惰做录音的练习。

也许是进入叛逆期,我觉得上网课很无趣,在屏幕前我看似很认真,在镜头下却做一些自己认为应该没人会发现的事。(有上过“网课”的,你们应该知道我在说什么,彼此心照不宣。)

后来我成为儿童诗班班长,我提醒自己必须成为他人的榜样,检视自己的态度。

三、恢复实体

2022年,疫情后恢复实体诗班。在过去的半年里,我渐渐明白了一点:唱诗是为了荣耀上帝,因此我提醒自己要更专心。虽然我还无法时刻都保持认真的心态,但我相信这是一个好的开始,至少现在我是带着为神献唱的态度而来。

我很喜欢《安慰与喜乐》这首诗歌。上帝透过这首诗歌,安慰了我的小小心灵,将喜乐的动力放在我的心中。

我要尽我的全力,把最美好的歌声献给上帝,荣耀上帝!

献上最好的

《麦子》85期 / 文:翔翊

在我的家里,从老年至幼年都是诗班员,个个都参与音乐事奉。因此,从家里到教会,赞美声无处不在。

小时候,我没有参与儿童诗班,但内心总好奇他们在学些什么。后来同龄朋友们一个接一个参加了儿童诗班,我也开始心痒痒,有点挣扎。最后在秀美老师的鼓励下,我终于加入了儿童诗班。

我在儿童诗班的记忆并不深刻,唯有“发声”的练习过程历历在目。由于老师要求严格,不仅帮助我打好在歌唱上的技巧与音感上的基础,更塑造身为诗班员的我应有的认真态度 。当时我不明白老师的语重心长,反而埋怨她们唠叨又长气;如今,老师的教诲烙印在我的心里,成为日后的提醒。

在儿童诗班的最后几个星期,我即期待升班,却依依不舍。升上少年诗班时我处于变声期,所以唱歌时比较吃力。对我而言,来到新的环境,有新的学习。

今天,我念音乐科系,接触了许多世俗音乐。我开始思考自己在唱什么、为什么而唱?我们能够唱出“好”水准的诗歌给世人听,那么献给神的,岂不是必须是“最好”的?

我们的歌声都是上帝白白给的,本就该用来歌颂上帝。有一千就献一千、有五千就献五千、一点都不能少。若有缺乏的,就要好好学习;有恩赐的就要教导,让我们不间断地歌颂赞美神,让音符在空中飞舞。“凡有气息的都要赞美耶和华!你们要赞美耶和华!”(诗篇 150:6)

Building Our Families with LOVE

《麦子》85期 / 文:JS Pau

The essence of Jesus Christ’s teaching is ‘God is Love’. God commanded His people to love Him and love others as we love ourselves.  None of us would ever hate ourselves. It is a command from God to love Him and others. We can reflect our love to God by loving people around us – our family, friends, colleagues, church mates and everyone around the world. To love everyone is a command that is easier said than done. I would like to share about building our families with love. 

God blesses me with a loving husband, two wonderful children and a fulfilling career. I believe it is my purpose to raise God fearing children and to build a family who serves God with humility. At the same time, I have been responding to God’s calling to serve in church choir. Having so many hats to wear at the same time in this season of my life, there are a lot of tasks that I have to accomplish every day. My day-to-day tasks include preparing meals, cleaning and organizing our living space, sending children to school, tutoring children, bonding with my husband and children, doing vocal exercises, improving my musical skill, completing my tasks at work and so on. Each of the task demands my time, energy and resources. The fact of the matter is that we have a finite number of hours each day, limited mental capacity and physical durability. In addition to that, we have emotions. We may feel that we could have more hours to do more, better or we may feel weary to stay on top of all tasks – this is the reality of life. 

1 John 4: 20 states, “Whoever claims to love God yet hates a brother or sister is a liar. For whoever does not love their brother and sister, whom they have seen, cannot love God, whom they have not seen.” In other words, ‘If we do not love our family whom we can see, how can we love God whom we cannot see?’ 

The bible describes us as foreigners and exiles of this world (1 Peter 2: 11). Even though life is not easy, I find peace whenever I choose to trust God’s word and to obey His command. Whenever I think of how God manifested His love through saving me from my sin and how much protection He has given in my life, I feel grateful. I am living in flesh but in my heart, there is God who shows Agape love. In me, there is an infinite source of love. In 1 Corinthians 13: 1, Paul said, “If I speak in the tongues of men or of angels, but do not have love, I am only a resounding gong or a clanging cymbal”. Things in our lives can become very routine and we can do all things on autopilot mode. Nonetheless, there are still point in time when we feel overwhelmed by hiccups and new challenges. If we accomplish all necessary tasks for our families but do not have love, we are only resounding gongs or clanging cymbals. But, we want to live a meaningful and purposeful life! Let us reprogram our thinking and be assured that God’s love strengthen our mind, our spirit and our muscles to conduct work in our lives.

As a mother, I have been through a period of life where it is all about taking care of children and merely doing what is required to survive. As I see my children growing, I see God’s image in them and also human’s sinful nature – babies cry, toddlers have tantrum and young children occasionally disobeying parents. Working mother have to juggle family and career. Sometimes, we may feel disappointed with ourselves when we regret blowing up in front of our children. We may feel upset because we missed out on reading stories to our children when we are too exhausted from work. We may feel discouraged when we want to be a better mom and wife, but we feel powerless to change. Dear all mothers, this is okay, as long as we trust God and His words. 

We were disappointed but we find hope in God. We can trust Him. 
We were upset but we find true joy in God. We can do all things with a joyful heart. 
We were discouraged but God is our refuge and strength. Through Him, we can do all things with love.

I hope that my sharing is able to enlighten mothers who need encouragement, support and motivation.  God has commanded us to love Him and to love others. Most importantly, to love our families. I trust that God had created us and allowed us to be in our current situation with a purpose. I believe God has a calling for each and everyone one of us. To love God and our families, let us first trust that it is possible for each one of us to do a little bit more for God in our families – start family worship, help your children to remember bible verses, serve in a ministry in church, pray for each family member or simply do our daily tasks with a loving heart. Mothers, we can love God and build our families with lo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