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子》85期 / 文:翔翊
在我的家里,从老年至幼年都是诗班员,个个都参与音乐事奉。因此,从家里到教会,赞美声无处不在。
小时候,我没有参与儿童诗班,但内心总好奇他们在学些什么。后来同龄朋友们一个接一个参加了儿童诗班,我也开始心痒痒,有点挣扎。最后在秀美老师的鼓励下,我终于加入了儿童诗班。
我在儿童诗班的记忆并不深刻,唯有“发声”的练习过程历历在目。由于老师要求严格,不仅帮助我打好在歌唱上的技巧与音感上的基础,更塑造身为诗班员的我应有的认真态度 。当时我不明白老师的语重心长,反而埋怨她们唠叨又长气;如今,老师的教诲烙印在我的心里,成为日后的提醒。

在儿童诗班的最后几个星期,我即期待升班,却依依不舍。升上少年诗班时我处于变声期,所以唱歌时比较吃力。对我而言,来到新的环境,有新的学习。
今天,我念音乐科系,接触了许多世俗音乐。我开始思考自己在唱什么、为什么而唱?我们能够唱出“好”水准的诗歌给世人听,那么献给神的,岂不是必须是“最好”的?
我们的歌声都是上帝白白给的,本就该用来歌颂上帝。有一千就献一千、有五千就献五千、一点都不能少。若有缺乏的,就要好好学习;有恩赐的就要教导,让我们不间断地歌颂赞美神,让音符在空中飞舞。“凡有气息的都要赞美耶和华!你们要赞美耶和华!”(诗篇 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