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与蒙福的泉源

《麦子》85 / 文:黄赛光

2023年1月7日是今年本堂乐龄团契的首个月首聚会,本堂邀请黄约辉牧师分享信息。50位乐龄弟兄姐妹们踊跃出席并接受装备,当中有4位新朋友。

从林崇恩牧师介绍讲员得知,林牧师在年少时就已经读过黄牧师的讲道集。黄牧师的文笔极佳,先后出版了不少讲道集。当天,他也带来35本书赠送给本堂乐龄团契。

学习感恩

黄牧师告诉我们,如果想要得到幸福、成功和快乐,便得先学会感恩。人类倾向于埋怨,常常感觉不快乐。生命中不懂得感恩,便将失去幸福与快乐的泉源。

黄牧师追忆小时候的他,因参加了主日学,懂得饭前作谢恩祷告。他以福建话念出祷告文:“要吃要祷告,感谢上帝好,米粮祢赏赐,感谢这几句,靠主的名求,阿们!”

“我的心啊!你要称颂耶和华,不可忘记祂的一切恩惠。”(诗篇103: 2 )感谢主!基督徒是蒙恩的,是主耶稣从罪中拯救出来。基督徒与祂同行,领受祂的恩惠。马丁路德说:“感恩是基督徒的基本态度”。葛培理牧师说:“感恩是基督徒最伟大的素质之一;忘恩却是最邪恶的罪之一。”这提醒我们要谨记并常常反省自己是否感恩。我们要赞美万有之王,将荣耀归给创造之主!

在耶路撒冷有八福教堂、五饼二鱼等遗迹,为要提醒基督徒要天天感恩。黄牧师重申:幸福的感觉不是由处境和外在的条件所决定的,关键在于我们有没有一颗感恩的心。

一、每天睡醒献上感谢

常言道: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因此,每天早上醒来时,我们要感谢神,要读经、祷告、思想神的恩典。奈何人的本性就是常常埋怨自己什么都没有,看不见自己所拥有的。有些人常记恨,睡前常想起谁得罪了自己;早上醒来还放不下昨天的“恨”,被恨所捆绑,试问如何会快乐呢?“恨”最终把自己关在心中的监牢。

二、看见自己所拥有的

有一则流传很久的故事:有一人一直为自己没有鞋子而哭,直到有一天,他看见别人没有脚。

另一则真人真事:海伦凯勒(Helen Keller, 1880-1968)是名美国作家、残疾人权利创导者、政治家和讲师。她19个月大时,在一次疾病中失去了视力和听力。7岁时,她遇到了教师和终身伙伴——安沙利文(Anne Sullivan)。后者教导她学习使用语言,包括阅读和写作。她还掌握了震动发声法(Tadoma),学习沟通并理解他人的谈话。海伦凯勒在专业学校和主流学校接受教育,就读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学院,成为第一个获得文学学士学位的聋盲人。从1924年到1968年,她在美国盲人基金会工作。她游览美国各地和全球35个国家,为丧失视力者提供协助。

黄牧师鼓励我们当学习看见我们所拥有的,不要一直去看自己所没有的。试着观看四周,便不难发现其实我们拥有许多的东西。埋怨自己所没有的东西是无济于事的,唯有依靠上帝的恩典去争取,如同海伦凯勒一样活出精彩的人生,荣神益人!

三、学习付出

除了感谢,还要懂得给予,因为施比受更为有福。“只是不可忘记行善和捐输的事,因为这样的祭物是上帝所喜悦的。”(希伯来书13:16)

贫穷人是随时想要从别人身上得到益处;富有的人,则是心存感恩,时时想要付出,给予他人。

四、接受生活的变化

生活充满许多变化,过去的将不会重来,因此我们要接受改变并学会感恩。今天你拥有的,也许明天将失去;而今天失去的,也许明天再度拥有, “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上帝的人得益处。”(罗马书8:28)无论生活如何,都离不开上帝的手。若我们学会常常感恩上帝所赐的恩典,我们就不会轻易被困难打倒。


“你们不要忧愁,因靠耶和华而得的喜乐是你们的力量。”(尼西米记8:10  )

感恩是信仰生活的一种态度,懂得感恩才是幸福与蒙福的源头。求圣灵常常提醒弟兄姐妹在这一年里,天天感恩,过着蒙恩又喜乐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