庇哩亚团契生活营“9 to 5 使命门徒”

《麦子》86期 / 报导:黄怡溶、梁以晴

阔别三年疫情,庇哩亚团契再次迎来久违的生活营(3-5/6/2023)。在商讨营会主题时,筹委们决定以团契的异象为主,定下今年的营会主题——“9 to 5 使命门徒”。

“9 to 5”寓意职场里绝非只有9a.m. 至5p.m. 的工作时间。使命门徒是个行动;门徒代表着身份。我们与神的关系如何,将影响我们的行动与身份。

营会以游戏“巴比伦之战” 拉开序幕。在游戏里,营员们被带入巴比伦王国,成为被掳的以色列民。庇哩亚团契指导——周金胜弟兄扮演巴比伦王,吩咐太监长亚施毗拿(庇哩亚团契团长扮演):“要从这群被掳的以色列民(营员)选出一些没有残疾、英俊美丽、聪明能干、明察事理的人,要教他们学习迦勒低语言。这三天给他们吃好的、住好的、好好教养他们,三天(年)后必定给他们铁饭碗。”(参阅但1:3-5)

为配合巴比伦王招揽精英,太监长发放“精英管理”问卷给以色列民(营员们)。营员们在小组里更加深入地了解彼此,相互探索神给予各人的使命。在经历两轮严苛的面试后,大家相互认识各自的长处。

营会邀请吴永基医生担任主题信息的主讲人,带领营员们认识《但以理书》的背景和处境。在第一堂信息中,吴医生透过但以理被掳的景象来对照今天我们的生活。在巴比伦王朝,玛度被封为巴比伦众神中的主神。但以理置身在异教文化的处境里。反思在现今社会里的我们,自己扮演了什么身份?我们是随着环境而改变的“温度计”?还是有自制能力的“冷气遥控器”呢?我们如何在人群中发辉影响力?

次日早晨,太监长颁布圣旨:王发恶梦,下令所有被掳的以色列民,要在“巴比伦之宴”上表演才艺,以讨巴比伦王的欢喜。凡能取悦巴比伦王欢喜的队伍,他必赐下铁饭碗。

营员们用膳后,开始主日崇拜,一同敬拜神。当天由吴医生证道,讲述但以理和他的朋友们在每一次胜过危机后,使上帝得尊荣,使人得祝福。吴医生提醒我们在面对挑战时,当向但以理和他的朋友们学习,在不利的环境与危机中坚持继续事奉上帝、称颂上帝。

主日崇拜后,太监长目睹这群被掳的以色列民再次敬拜上帝后,大发雷霆,立即掳掠这群人,逼他们学习巴比伦的文化及语言、认识阿拉伯文字。

午饭后,吴医生带来当天最后一堂信息——“上帝怎么说?”,从中认识《但以理书》的神学主题并反思。吴医生透过交叉结构查经法,带领大家认识《但以理书》的结构:第1至6章为6个历史记述和见证;第7至12章为4个异象。无论是但以理、尼布甲尼撒王或天使,他们都宣告耶和华是至高的神,预表从前如此,将来也会如此。

当天下午,太监长在一系列极限的体能竞赛中,挑选出最优秀的以色列民,以供巴比伦王使用。为争取“铁饭碗”,以色列人纷纷出尽浑身解数,挑战极限。

夜晚迎来巴比伦王满心期待的“巴比伦之宴”。纵使被掳的以色列民不愿意取悦王,但为了彼此间的团契,大家也尽心尽力地完成各组的任务和表演,为“巴比伦之宴”画上完美的句点。(后来小编发现原来营员们只是缺乏一个舞台,个个都才华洋溢。)

由于以色列民在“巴比伦之宴”的表现深得巴比伦王的欢喜,他决定让太监长在隔日早晨带领大家到“后花园” (营地——迦南谷的后山)登山。出发前,巴比伦王命太监长对以色列民说:“若你们愿意跟从我、跪拜我,你们在后花园里所见的一切都要归给你们,容以色列人好好欣赏玛度神为巴比伦王所打造的天下。”

承蒙上帝的恩典,我们皆是一群来自不同背景、性格迥异的人,藉着营会的主题信息、系列的团康活动、小组分享与晚祷时光,让我们有机会更认识彼此,一同服事并经历上帝满满的爱和祂的同在。最终,为了游戏积分,各小组争取了不同大小的铁饭碗。盼望这铁饭碗提醒我们:在未来的每一天都能谨记自己的身份,无论何时何地,都要侍奉上帝、称颂造我们的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