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子》87期 / 报导:林莹、陈敏洁、刘美君
来自台湾的刘清虔牧师于8月31日莅临八达灵新市堂主讲三堂的培灵特会。

刘清虔牧师从服事的定义、对象、条件、态度、目的、品质、自我装备等方面来探讨服事的生命。刘牧师以保罗作为事奉者的典范:保罗原本是一个屠害基督徒的知识份子,在大马士革与主相遇后,他的生命彻底改变。面对信仰的冲击,保罗沉淀和反思,最后被主的爱感动,一生只为主打美好的仗,即使饱受怀疑和攻击,他从不对所信的道怀有疑惑。
对象只有一个,就是上帝
服事就是当我们称上帝为主,以上帝为我们服事的唯一对象。这表示我们不再和神谈条件,彻底放下自我,完全顺服神。在事奉时,我们应该尽上本分,带着爱、虔诚和敬畏神的心,专注在主所托付的事上。忠心事奉主不是只关注事奉的结果,而是当我们能够透过爱人来爱上帝,透过事奉人来事奉上帝。在事奉的时候,我们需要时刻定睛注视主。一旦认定上帝为我们的主,我们就会自愿摆上自己的一生,只为了要得主的称赞。
服事者需要做的准备包括自洁,让自己合乎主用。在旧约里的祭司若不自洁事奉,他们会在圣殿里被神击杀。我们需要尊荣神给予我们祭司的身份,谨慎对待事奉,不因忙碌而逃避事奉的呼召。
服事的品质
刘牧师也提供了一些可以提升服事品质的建议。首先,必须要确定目标:要知晓并明确教会、团契、事工的目标,定下目标后才能有清楚的方向,从这个方向去构思在实际操作时将会面对的一些问题,再开始着手一一解决。然后,设定任务表、组织事奉团队、定期检讨事工,以确保目的和使命没有偏离初衷。
事奉者需要装备自己:努力研读圣经,明白神的话,常常与神独处和交通。勤读属灵书籍以开拓属灵视野;参与训练和观摩,可以让事奉更上一层楼。在事奉的过程中,可以帮助我们更了解自己的恩赐。事奉也让我们能够学习如何爱人,如何与人沟通、协调,才能同心合一地事奉神。
这一堂特会主要是针对青年人,透过约瑟一生四个阶段的故事:彩衣、奴衣、囚衣、锦衣,让青年人明白上帝的大能。透过圣经故事,教导我们如何去面对这一生的诱惑。
自小,约瑟就在父亲满满的爱中成长,从优渥的生活到后来沦落为奴、被囚、30岁成为宰相。在这些峰迴路转的过程中,约瑟一直面对各种诱惑,如包庇兄长过错的诱惑、来自有夫之妇的诱惑、报复兄长的诱惑、见死不救的诱惑等等。约瑟并没有在充满诱惑的道路上跌倒,反而越战越勇,靠著神战胜一切试探。
现实中的我们,同样生活在充满诱惑的世界里:
1. 内在:自我中心、食、性
2. 外在:钱财、情色、游戏
3. 不当的建议:朋友、同学、媒体
4. 错误的恶习:赌博、毒品、烟酒
当你没有名气时,“you are just a nobody”。当你越爬越高,在特定领域逐渐有名气时,魔鬼开始盯上你,诱惑随之而来;慾望加上诱惑,让我们渐渐偏离原本的路,走向万丈深渊;当我们渴望金钱与权力时,若身边有人向我们伸出橄榄枝,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就会即时被击垮。
魔鬼很厉害,它知道我们的软弱。但只要我们紧紧跟随主的步伐,上帝会带领我们走得胜的路。
刘牧师提醒大家时刻紧记自己乃是基督徒的身份,敬畏上帝、顺服等候、以诚待人。主祷文里的教导:“不叫我们遇见试探,救我们脱离凶恶。因为国度、权柄、荣耀,全是祢的,直到永远,阿们。”
无论是彩衣、奴衣、囚衣、锦衣,都是上帝在编织;无论是诱惑是大是小,都是上帝的应允。记得要经常读经,保守自己的心!

刘牧师向会众介绍了他在台湾屏东所建立的教会——涼山静慕堂。当初他建立这圣堂为了要保有一个元素——神圣。一旦进入圣堂的会众都会保持肃静,因为他们身处在神圣的空间里。刘牧师也提及线上崇拜并非真崇拜,因为崇拜理应是一群人聚集在一起颂扬上帝。当人们的行动不受管制时,我们就应该回到圣堂聚集敬拜上帝。
崇拜的核心:神圣
什么是敬拜?敬拜是在神圣的时间,进入神圣的空间,敬拜神圣的上帝。我们向创始成终的上帝献祭、俯伏在祂面前、向祂朝拜,并将自己的生命投向祂。因此,在敬拜的过程中是没有自我的。然而魔鬼却让我们在敬拜时,把心思意念放在“我”,专注自己的情感。我们应在上帝面前肃敬静默、认罪悔改、哀声祈求、感恩颂赞及聆听默想。这让我们反思,如今闹哄哄的崇拜能让我们如此专注敬拜神吗?
崇拜必须合乎圣经的教导,以上帝所规定的方式来敬拜祂。崇拜也必须是双向的,即传道人在讲台上忠诚地传讲神的道,而会众在台下专注地聆听、谦卑地领受神的道。上帝的话如两刃的利剑刺透我们的心肠肺腑,改变我们的生命。崇拜的对象乃是三一上帝,会众透过传道人传讲的信息更进一步地认识三一上帝。此外,崇拜必须是向人敞开怀抱且对身边的人给予关怀的。崇拜必须是我们 “在这个世界中却不属这个世界”,因我们是属上帝的。崇拜必须是我们在上帝面前以一颗慷慨的心和敬虔的态度将自己献上当作活祭。因此,崇拜必须是既有表现力,又具塑造力;即表现出我们对上帝的敬畏和敬虔,而我们的生命和人格再次被塑造。
崇拜的核心——神圣,乃其基本要素,与世俗对立,同时也是超越世俗的概念。人在与至高者面对面时会自觉渺小,而自然生发出崇敬之情。神圣的情感包含了庄严、肃静、恭敬和畏惧。神圣的素质在音乐:圣乐乃是为了要敬拜上帝、颂赞上帝的荣耀及宣讲上帝的美德。圣乐使人的心生发神圣的情感。但如今我们来到圣堂唱诗赞美上帝时,我们在抒发的是自己的宗教情感。在崇拜中,我们以稍纵即逝的流行音乐来取代圣乐和传统诗歌,这样的敬拜是否蒙神的喜悦呢?耶和华在祂的圣殿里,我们应当收敛自己的情感,在祂面前肃然起敬,在祂的荣耀里看见自己的卑微与不足,从而感到惊恐惧怕。我们应当学习分辨诗歌的歌词中是否合乎圣经的教导。
崇拜的全体性
刘牧师也谈及崇拜的全体性。崇拜是全家人来到上帝的面前,大人小孩一起坐在圣殿中敬拜上帝。因为崇拜是最好的宗教教育,可以让孩子知道有一位上帝的存在,让他们从崇拜中认识这位上帝。
献祭的意义
亚伯拉罕行走到各处都筑坛献祭以纪念上帝。设立祭坛是为了求告上帝、敬拜上帝。献祭是到上帝面前宰杀牲畜,献给祂以寻求与祂重新和好。人因犯罪使上帝震怒,献祭无法取悦上帝,只能止息上帝的怒火。献祭不是上帝的心意,祂所期待的是人遵行祂的命令,听命胜于献祭。耶稣基督是最后的祭,因祂被钉在十字架上,上帝的怒火才彻底息了,祂喜悦在基督里的我们。
再思家庭祭坛
家庭祭坛不只是在家里做礼拜,在家里讲圣经故事,或只是早晚的灵修祷告而已。家庭祭坛是一种对全家归主的期盼、全家人信仰生命的守望、对上帝的敬畏与敬拜。家庭祭坛的意义是全家共同领受与思考上帝的话,并在其中教导儿女明白上帝的恩典。全家大小一起敬拜上帝,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相互关心与代祷。
设立家庭祭坛需要一位祭司——家长,一座祭坛——家里。家人参与献祭,他们的祭物乃是一颗敬畏的心。祭坛的程序不拘,可繁可简、静态或动态,可在轻松的气氛中聚集,但时间不宜过长。因此,家庭祭坛呈现出它的多元性。我们可在每日一次、一周一次或特殊日子时固定利用一小段时间,全家使用圣经、荒漠甘泉、每日读经释义等材料。纵使只有夫妻二人也可以设立家庭祭坛。
刘牧师也建议若成员中有儿童或少年,可由家中的长者带领。当孩子经过训练与学习,日后也可轮流带领。家长可鼓励孩子背诵一两节经文,这对他们的一生有莫大的帮助。若只有一个人信主,可每日为未信主的家人祷告守望。信主的父母一起为子女祷告,好像旧约里的约伯。家庭祭坛的开始,可以先从熟悉的诗歌开始敬拜上帝,而后大家一起恭读经文。讲解经文须力求简洁。家庭成员可分享对经文的感动、感恩的事或需要代祷的事项。祷告时间不宜过长,不单为家庭,同时也为教会和其它事情祷告。
家庭祭坛能建立信仰的根基,使全家人明白信仰是每一天的事。它也能拉近全家人的距离与感情,使之成为合上帝心意的家庭。设立家庭祭坛,让全家一起敬拜上帝。不是我们能不能,而是我们要不要;不是我们想不想,而是做不做?只要开始,就永远不迟!全家敬拜神,既全家蒙大福。